分享

略谈《道德经》里面说的“功成身退”

 小桥流水原创 2019-12-24

小桥流水

有人提了个问题:

《道德经》,人生最好状态,功遂身退天之道。各位人生最好是什么?

我们先说说这个问题的问题,《道德经》是老子勉为其难地用言语来解说天地自然的大道理的传世著作,不是讨论人生的话题,更没有提到人生最好状态如何如何。第九章里面这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对前面的所解说的天地自然的大道理作出总结的话。《道德经》中说到有关人事方面的话都是为了人们容易理解,而用具体事例来解释天地道理的,不是在教人们如何去为人处世的话。

这一章揭示的道理是:任何事件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过程。一个事物从开始逐步发展,到了旺盛,继续向前发展,就会到达旺盛的极点,过了极点就会开始衰退了,而事物总是不停地运动发展的,所以衰退到了极点之后又渐渐的旺盛起来,这样一直循环,所以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总是呈现节律性地递进的特征。

所以《道德经》里面说的“功成身退”是以人事作为比喻来说明天地自然的道理,不是在教人为人处世要懂得功成身退。那不是要不要退、懂不懂得退的问题,那是一定会退的,天道的规律嘛,盛极必衰嘛,功高盖世了、到了极点了就一定会“退”,不想退也必须退。这个退字不是倒退的意思,也不是退休的意思、事件的发展还是在前进,但是事件的本质是走向反面了,这就是退。就好像一个词“以进为退,以退为进”那样的退。起作用的是内里的本质,不是外表的现象。

老子的《道德经》不是在教人为人处世,但是他曾经对孔子说的话倒是在教他教人为人处世的。

史记有载,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赠言说“……君子得其实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其实就是在对孔子说:“天道有盛衰,人生在世也一样,得时则盛,失时则衰,所以,为人处世要顺应天时,能够做到天人相应、顺其自然就是人生的最好状态。”

年轻有为的孔子没有好好领悟天地自然的道理,所以为建功立业的济世情怀而奔忙、困惑。以致直到后来通过老子的赠言,并通过对《易经》的学习,才对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有了感悟。

千古圣人面对人生尚且是如此的峰回路转,我等升斗小民距离人生的最好状态想来更应该是千里之遥吧。很多人是既没有“功”,也必然“退”的,但只要遵循天地自然之道,尽力做到天人相应、顺其自然也就不失好的人生状态吧。

一点浅见,诸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