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青岛芦丁牙膏,消失的中国第一只药物牙膏​

 绍宜 2019-12-24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芦丁”牙膏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了,记得从开始刷牙开始,用的就是“芦丁”牙膏,它曾经是我们身边离不开的日用品。看着朴素,用着温馨,是我们青岛土生土长的民族工业品牌。
“芦丁芦丁牙病的克星”,作为中国第一支药物牙膏,80年代初期在各大城市出现的排队购买现象早已经不复存在;这个当年名噪一时、大红大紫的产品就象过眼云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芦丁”牙膏不仅是我们老青岛人身边的品牌,也是一代人的精神产品。提起它,就要介绍一下“芦丁”牙膏的生产企业“青岛日用化工总厂”,这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厂。最初以工厂的前身,青岛惠成工厂的优质产品“马牌润面油”(青岛人又称口子油)行销国内50多年,至今北方很多地方把一般性化妆品还称为“润面油”,就是来源与此。


1959年8月,市北日用化妆品生产合作社开始生产牙膏,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的牙膏专业生产厂家之一。由于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牙膏管仍然靠外地供货。1961年,该厂在上海加工制成牙膏管生产专用设备,运回青岛投入生产。为了提高牙膏的产量和质量,他们选派人员到上海学习生产技术。同年,市南、市北两个日用化妆品生产合作社改称青岛市第一、第二日用化妆品生产合作社,隶属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领导。两社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基本实现产供销平衡。1963年,青岛手工业管理局对两社进行整顿合并成为青岛市化妆品生产合作社,时有职工137人。

1964年,生产合作社由市北区甘肃路53号迁至四方区东吴家村1号,设有牙膏、牙膏管专用生产车间。1966年,青岛市将化妆品生产合作社改称青岛日用化工厂,仍然保留牙膏和鞋油生产。1968年,生产的黑鞋油定名为“青岛”牌。同年,在生产“如意”“保键”牌牙膏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水果香和脱敏功能的“东风”、“红梅”、“洗必肽”、“双凤”、“喜珠”、“益友”、“大海”、“白蔷薇”、“宝宝”等牌号的新产品。1970年,与青岛轻工研究所共同研制出高效药物“芦丁”牙膏,该产品1978年被山东省轻工业厅评为优质产品,1989年,工厂名称变更为'青岛日用化工总厂'。

没有任何概念,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以“芦丁芦丁牙病的克星”在电视广告一露面,产品即刻风靡全国,天津、北京、济南等城市,一度出现排队买牙膏的真实场面,那个时代,产品力+广告就代表着销售力,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国人腰包里刚刚有钱,购买力初现端倪,市场需求大于产能,所以造就了第一批成功的企业。

那个时代的成功极其类似,生产——集体配送运输(那时候没有物流的概念)——大商场销售;“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的说法很多30岁以上的人群都记忆犹新。

但是国营企业的反应机制和官僚主义造成了“芦丁”不可避免的衰落,上世纪90年代末,一息尚存的“芦丁”曾经聘请过知名的管理机构重新包装“芦丁”,命名为“德普芦丁”,并且在青岛等城市进行试点,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企业的再造没有成功,从此后产品就销声匿迹了。

“芦丁”牙膏作为当年响当当的品牌,和这个城市当年生产的“金鹿自行车”、“金锚手表”、“鹰轮牌缝纫机”一样,都是这个城市曾经的骄傲。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