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的来历,为什么叫除夕?

 行走与写作 2019-12-24

     我们平时说的三十晚上,大年三十,就是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

下面就来说一说,除夕的来历和原因。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在先秦时期,把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夜晚,称为“除夕”,除夕是除旧迎新的一天。

在这一天,要打扫卫生,扫除灰尘、落叶,废物等一切脏东西,挂上红灯笼、红对联和福字。

到了晚上,要一家人欢聚一堂,喝酒吃饭,相互交流畅谈,一直到天亮,叫守岁,同时,还要不停地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

除夕的这种习俗,经过唐、宋等一代代相袭,一直因袭到今天。

除夕的这个来历,记录在中国最早的文献资料,由周处所著的《风土记》里。

至于为什么叫除夕?

那是源于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夕”,它在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晚上,都会到村子里吃牲畜,搞破坏,由于他身体非常庞大,不但要吃很多牲畜,还让庄稼,物件,甚至房屋都遭到严重破坏,村民都非常惧怕它。

后来一个聪明的人,想出一个办法,在怪兽“夕”再来的那一天夜里,家家户户都点上红灯笼,挂上红对联,贴上福字,并不间断地燃放爆竹,当“夕”来时,远远就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走近后,看到村里红红一片,爆竹声里青烟四起,一下子吓得转身便逃,从此不敢再来。

除去了怪兽“夕”的危害,人们便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除夕里的习俗演变

虽然除夕,放爆竹、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等,一开始是“辟邪驱鬼”和驱除怪兽的说法,现在已经不在有什么妖魔鬼怪的存在。

但在今天,除夕依然是一个承上启下、辞旧迎新的美好日子,在除夕这一天,为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家家都会挂灯笼、贴对联、贴福字,放爆竹,呈现一片安乐祥和热闹的节日气氛。

当然,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有的地方还会流传着表演一些辟邪驱鬼的民俗歌舞活动,我们家乡的傣族面具舞,就是这种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