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就从这6部高品质的纪录片开始

 SHARE IT 2019-12-25

 看点    如何让孩子既能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又能保持好奇心?观看纪录片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今天,外滩君为大家推荐了六部高品质的纪录片,覆盖艺术、人文、科技、自然、宇宙、生活等各个领域。在全球顶尖拍摄团队的镜头记录下,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和百科探秘式的生动情节会让孩子直呼过瘾,更能提升孩子未来不可缺少的学科素养,激发孩子探究世界的好奇心。

文丨周滢滢    编丨Mia

“两个剧情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钱。而两个纪录片导演见面的时候,总是在讨论世界。”

芬兰纪录片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的这句玩笑话,倒也从侧面反映出,为什么看纪录片,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这里,有广阔而真实的世界。

Pirjo Honkasalo

一部好的纪录片,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足迹,带领我们抵达未曾到过的地方,思索不曾想过的问题,追问生命的意义。

今天,外滩君精选了六部高品质纪录片,覆盖艺术、人文、科技、自然、宇宙、生活等各个面向,或许它们可以成为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萌生出与这个世界深层次互动的“触角”。

《水果传》第二季 2019

30分钟/集,共6集

点击图片观看影片

没错,就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部以水果为主角的纪录片,绝对颠覆你对水果的“三观”, 它们不仅“俏皮”“撩人”还“高颜值”!

第一季里,新鲜、奇特、色彩斑斓的水果,犹如万花筒般变形切换;不断上演果汁四溅、充满爆炸力的水果动态瞬间;与此同时,呈现出我们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景象,和四季悄然变迁的绝美历程……

有网友表示,《水果传》的与众不同,正在于它的“皮”。影片无论是画面,还是解说词的风格,都把水果拟人化,赋予水果以人的思想和情感,生动有趣,又有效地讲清楚其繁衍、生长、谱系等各方面的知识。

而在第二季里,制作团队的脚步不仅踏遍了亚洲、欧洲、大洋洲,还首次到达了南美洲的神秘雨林部落和非洲土著部落。以全世界40多种水果为主角,讲述它们的历史、特性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传奇故事的跨界融合系列纪录片。


也因此,这部脑洞大开、充满趣味的纪录片,在豆瓣被评8.7分。它不仅让孩子在大呼过瘾的同时,还能捕捉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冷知识,借此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四季变迁。

更重要的是,很多年龄较小的孩子并不太适应看一些时间较长,情节复杂的纪录片,但这部纪录片实在“诱人”,能让孩子不知不觉中被吸引,看完一集可能还觉得不够过瘾。因此,这是一部适合给孩子做纪录片启蒙的片子。

插播一则该片导演的友情提醒:

观看时请保持房间明亮,并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在手能够到的范围内备好水果,以免观后可能魂不守舍,有口干舌燥之渴望。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Seven Worlds, One Planet  2019

60分钟/集,共7集

点击图片观看影片

这部今年十月份刚刚首播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8。它是BBC携手93岁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联手打造,被影评人惊呼为“王炸组合”。

前后花费了四年的时间,拍摄了足足2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却只剪出了4小时的正片作品。

相较于《地球脉动》《冰冻星球》等耳熟能详的星球系列作品,这次主创团队选择从全球七大洲的角度观察地球,使用更先进的拍摄技术,捕捉前所未见的动物行为和新的物种,通过不同栖息地来探寻自然世界的奥秘。

数百万年前,自然力量创造出七个蔚为壮观的大陆。时光荏苒,每个大陆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野生动物。

片名中的“七个世界 ”指的正是七个大洲。从郁郁葱葱的南美洲丛林深处,到冰雪覆盖的亚洲山峦之巅,从欧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广袤平原,它将带我们探索丰富多样的生命如何生长繁衍。

“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自然?在人类主导的世界,动物如何面临新的挑战?这是近年来BBC自然历史纪录片所关注的焦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生态环境,动物行为也相应发生改变。

跟随这部纪录片,孩子们不仅将探索,不同“世界”里鲜为人知的动物故事,也将思考,在人类主导的世界,动物们所面临的不同挑战。从全世界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们生活的家园。

《从太空看地球》

Earth From Space 2019

50分钟/集,共4集

点击图片观看影片

这部BBC最新出品的又一神作,豆瓣评分高达9.5分,以上帝的视角,从太空俯瞰地球,将带领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整部记录片只有四集,分别是《太空新视角》《地球上的奇形怪状》《色彩缤纷的地球》《变化中的地球》,孩子们会知道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或是揭开那些百思不解的疑惑…..

比如,从太空俯瞰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沙漠中心出现的一把巨大扇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扎眼,这就是由众多水道编织而成的奥卡万戈三角洲。如此众多的水道是怎么形成的呢?

而这样的“奇迹”,居然是因为河马。原来,三角洲是博茨瓦纳河马数量最多的地方。成群的河马,每天都要穿过茂密的植被,去一公里外的草场觅食,并在这些路线上来回穿梭。

久而久之,它们庞大的身躯,就像推土机一样开拓出条条水道。水和营养物质流入这片三角洲,使非洲南部的沙漠,也奇迹般地成了绿洲。

无论是极光、河流、农田,还是海上风电场,同一个景象,从地球和太空两个视角来看,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类最初进入太空,是为了发现新世界。但是,只有从太空回望地球时,才会意识到我们的家园是有多么与众不同。

与此同时,它也冷峻地向人们展示出,地球表面正因为人类的行为,所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

跟随这部纪录片,孩子们会尝试换一个角度,用更辽阔的视角观察地球上的生命故事,以及前所未见的地球家园。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2019

央视纪录频道CCTV-9

50分钟/集,共2集

点击图片观看影片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柬埔寨的吴哥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一百多年前,这两项震惊世界的亚洲考古大发现,引发了全世界对东方文明的关注。

这部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首次以这样的方式,让跨越万里的“两窟”,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位于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这一中国美术至宝,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被人称“沙漠中的大画廊”。它经历了汉与唐的洗礼,有492个洞穴,超过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两千多个精美绝伦的彩色雕塑,宛若一座大型雕像馆。

漫长的岁月当中,莫高窟不仅被风沙和暴风雨侵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也受到了人为的破坏,但它一直顽强地矗立在沙漠之中,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世界上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艺术最大的宝库。

吴哥窟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它曾经是东南亚最繁华的大都,后因战争荒废,湮没在丛林之中四百余年。无论是宫殿建筑、壁画,还是四周高耸的佛塔,都令人叹为观止,也可让人一窥当时王朝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

两个历史古迹文化对话,也碰撞出许多奇妙的“巧合”,比如敦煌有飞天,吴哥则有同来自印度神话的阿普萨拉;敦煌有孙悟空,吴哥则有装饰图案几乎一样的神猴哈努曼。

纪录片分为《丝路双骄》《余响千年》上下两集,展现了不同文明,在命运、文化、艺术上的相通,将是一次孩子们了解亚洲文明和传统艺术瑰宝的好时机。

《伟大的艺术》

Great Art  2018

50分钟/集,三季共15集

点击图片观看五集中文版

点击此处观看十五集英文版

英国ITV频道从2018年起,邀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主任Tim Marlow讲述欧洲美术馆收藏的传世名作,每一季有五集,每集聚焦一位画家或一个流派,一般以当季热门的主题展为基础。目前已经播出了三季。

纪录片主持人Tim Marlow

在过去的几年中,摄制组拍摄了很多有关世界顶级艺术家的大型展览,而又不仅仅是在叙述这些艺术和历史。

比如其中一集《Love And Death》,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米开朗基罗这位艺术巨匠的一生,和他的非凡创作。

1475年,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卡诺萨地区一个最高贵古老的家族。他不仅是画家、诗人,也是雕塑家、建筑家。他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壁画和天顶画,被置于无上崇高的地位。

这一集开头,就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在数百年的艺术创作中,为什么偏偏是米开朗基罗,被封为“有史以来最伟大艺术家”的冠冕?

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会慢慢体会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论是一首诗、一幅素描,还是一尊雕像,都融入了生命的脆弱,和他对死亡最深刻、严肃的思考。也让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人,内心充满敬畏。

这部纪录片就像一堂浸入式的全景艺术课,深入浅出、充满趣味的讲解,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的大门。

孩子将由一幅旷世杰作出发,认识从卡纳莱托、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到梵高、毕加索、莫奈等一批批著名的艺术大师;此外,第一季里还会专门讲述什么是印象派,而在第二季则会讲述,什么是美国印象派。

正如纪录片的主持人Tim Marlow所言:“我们会走进画廊和博物馆,去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换个视角,去欣赏这些艺术史上的巨人们。脱开现成的展览,获得关于他们生平和作品的全新视角。”


《你好,AI》

20分钟/集,共5集

点击图片观看影片

《你好 AI》,是中国第一部从社会人文角度呈现人工智能的纪录片。今年9月份刚刚上映,呈现AI融入世界的多个应用场景和真实案例。
录制历时一年半,跨越亚、欧、美、非四大洲,采访77个人物、拍摄43个机构,拍摄季达119天,足迹遍布30多座国内外城市,展现了全球当前AI应用的风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充满科技感,而且是中国第一部拍摄位于非洲摩洛哥模拟火星地貌,进行人工智能机器人测试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通过十五位主人公的故事,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视角,展现了人工智能给生活带给的改变和惊喜


在《神奇人工智能的“读心术”》这一集,有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和霍金患同样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王甲。

MND患者身体无法行走,全身只剩手指可动,甚至不再说话,就好像在渐冻中被世界所隔离。
2008年,霍金的身体状况再度恶化,拇指逐渐失去运动能力,眼球就成为他的第二双手。在助手的帮助设计下,霍金通过眼部运动和眨眼等方式完成文字输入。
为了解决霍金的“说话”问题,英特尔实验室选了一批专家组建了“人机交流研究团队”,ACAT(AssistiveContext Aware Toolkit,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被研发出来。

就这样,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带领的国内科研团队,让人工智能学习“读心术”,帮助类似霍金这样的MND患者王甲。
除此以外,还有让人类在陌生星球扎根的“火星计划”;用AI修文物复活千年历史;人工智能守护仅存不到20只的濒危东北虎;破解人类长寿基因;解放大脑和双手的无人驾驶等等。
它所探讨的,既有科技前沿话题,也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孩子来说,可以通过这部片子了解当下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展望,会更加了解当代科技的进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