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里的“邻韵通押”是什么意思?

 致虚守静666 2019-12-25

为回答该问题,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一、邻韵

一般指在平水韵里二个字读音相近,韵目相邻(多数情况),称其两字互为邻韵。

互为邻韵的字,在词林正韵里合为同一韵部(韵目)。如“一东”、“二冬”互为邻韵,均在词林正韵的第一部(平)。

二、邻韵通押

邻韵通押是指古体诗里把邻韵当成一个韵部,任何韵脚都可以用邻韵,叫邻韵通押。

例一,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星、冥,九青(平);清、行、卿、兵、缨,八庚(平)。邻韵“九青”、“八庚”通押。

另外,填词用的是词林正韵,词林正韵里由于把平水韵里的邻韵合并为一个韵目了,不存在邻韵了,所以用词林正韵填词,无邻韵通押之说。但是,若用平水韵去判别词的韵脚,可以看到词里是存在邻韵通押的。

例二,宋.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暮、路,七遇(仄)去声;处,六御(仄)去声;鹭,七遇(仄)去声。

这一首词里,用了两个临近的韵目七遇和六御。

三、格律诗里的“邻韵通押”

严格来说,格律诗里不存在邻韵通押。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命题,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格律诗的首句允许用邻韵,误认为首句用邻韵就是邻韵通押,实际此种情况只是首句借用邻韵,不叫邻韵通押,习惯上叫孤雁出群格,不视为出韵。

例三,宋.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冬韵)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东韵)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东韵)

“二冬”、“一东”互为邻韵,均在词林正韵的第一部(平)。

2、孤雁入群格

指在格律诗的首句入韵式中,在末句借用邻韵,是否视为出韵,有争论。孤雁入群格的应用不多。

例四,宋.范成大的七绝《滹沱河》

闻道河神解造冰,(十蒸韵)

曾扶阳九见中兴。(十蒸韵)

如今烂被胡羶浣,

不似沧浪可濯缨。(八庚韵)

“十蒸”、“八庚”为邻韵,均在词林正韵第十一部(平)。

四、注意事项

我们现在所说的邻韵是以平水韵为标准。就平水韵与词林正韵而言,邻韵只存在于平水韵中,词林正韵里挨近的韵目不叫邻韵。

1、并非两韵目紧挨着即是“邻韵”,比如“二冬”和“三江”从排序上紧挨着,但并非“邻韵”,因读音不相近。在词林正韵里不在同一部,“二冬”在第一部(平),“三江”在第二部(平)。

2、韵目不相邻也可能为邻韵,例,“三江”(上平)与“七阳”(下平)为邻韵,因读音相近。二者都在词林正韵第二部(平)。

3、韵母相同不一定是邻韵

如,寒、删、先与覃、盐、咸,韵母同是an,但不是邻韵。从位置上看,前者是上平十四寒,后者是下平十四盐。

在词林正韵里的位置:前者在第七部(平),后者在第十四部(平)。

总之,邻韵通押只运用于古诗及词里,格律诗里虽然借用了邻韵,但不叫邻韵通押,比如叫“孤雁出群格”及“孤雁入群格”等。小编在这里只是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至于当前争论的创作格律诗到底允许不允许邻韵通押那是另一话题。我的态度是“先学懂,再表态”。欢迎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