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保险公司是怎么监视我们的!

 袋鼠观保 2019-12-25

有人希望保险雪中送炭,有人却希望保险帮他发家致富

虽然保险已经做了很多的限制,但是还是有人要以身试法

先说一个医生的故事

有一位“高医生”借职务之便,私下检查出甲状腺乳头状癌,后向13家保险公司投保,总额高达790万,刚过等待期就住院进行甲状腺手术,后向各个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因保额大,投保时间集中,和刚过等待期就出险,保险公司怀疑有异,所以动用了一切资源调查。

查了全国12个城市的44家医院,包括就诊信息、体检机构和医保记录,都没法证明他“带病投保”,故意“骗保”。

最后通过 3 万余条就诊信息逐一排查,发现一名叫“高非”患者的检查报告和“高医生”的非常相似!经专家比对,确认为同一人。到此这接近完美的骗保案件终于被侦破!

不过这人也2!少买点保额,少投几家公司也不至于这么兴师动众

说说保险公司是怎样调查的

医院:除了就诊医院以外,还会从工作地、居住地可能就诊的医院排查;

面访:和案件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案件全过程,各种细节;

体检机构:医院和专业体检机构的报告,尤其重视单位每年的例行体检;

医保:过去医保卡使用情况,药店购药记录、医院就诊记录等;

政府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站、疾控中心、计生委、普查记录等;

其他渠道:同业理赔咨询及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查询,会把你的所有人际关系,医院记录和监控录像都查个底朝天!

但即使这样,每年靠住院骗保的也大有人在,每年保险公司被骗走的钱有几百亿,多么巨大的数字!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行为兴起,已经有部分保险公司现在在投保的前期增加了大数据风控

大数据是什么?

比如: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4场演唱会抓了5个逃犯,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检票的地方装有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比每个人的面部数据,进而锁定嫌疑人

大数据不仅仅用在人脸识别系统,我们的银行卡、支付宝、美团外卖、京东淘宝网购、浏览网页等信息,其实都会被各种监控盯得牢牢的。

比如你觉得老公最近形迹诡异,你可以翻看一下他的美团/大众点评/携程的消费记录,万一有发现呢

其实最明显的是淘宝和支付宝,每个人打开后首页显示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行为算法后推送的内容。

偶有传闻,京东上推荐的东西也会因为你的消费水平推荐有猫腻的商品,有可能你买的东西就比别人贵。

这样的技术用在辅助核赔人员工作,做前期风险筛查

说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因为给大家做咨询,经常会用到核保,我会经常使用微医保进行测试,最终的这些测试结果都变成了我的不良记录,我现在无法购买或测试任何一款微信上的健康产品了~

大数据检测,多么痛的领悟~~

在既往的咨询过程中,已经有很多朋友被互联网风控拒之门外了,代表的公司有光大、瑞泰

数据分析

比如当我们输入身份证号时,保险公司的后台直接就出现四个维度为我们打分了

1.健康数据:就诊医院、费用、所患疾病
2.财务数据:信用征信记录、法院诉讼官司等
3.互联网行为:网站搜索记录、购物消费记录
4.保险理赔:申请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的理赔记录

通过大数据的筛查,可以规定你可投保的额度,可投保的产品,排除风险,做到提前预测,大数据挺有用也挺可怕的!

就比如光大永明旗下的重疾险保单,超级玛丽旗舰版、在健康告知页面就被直接拒保。

这是为啥呢?后期打客服电话,疑似有“高额医疗行为”,具体是医保卡外借看病买药,还是自己此前有过过度医疗的行为,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仅仅是单一保险公司自家开始搞风控模型系统,保险全行业其实都在逐步干这事

所以趁健康的时候能投保就赶快投保吧!说不准因为个什么数据不合适。就被拒保了呢!

还没打算买的平时维护好自己的大数据,别总往医院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