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岐黄堂中醫 2019-12-25

书法属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在国人的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华民族自远古结绳记事开始,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终成迄今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完美的文字。我们聪明睿智的祖先又发明出书写汉字的工具——毛笔,于是便有了书法。

古往今来,书法家频出。唐孙过庭《书谱》云:“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唐有颜、柳、欧、褚;宋有苏、黄、米、蔡;元有康里巎巎、赵孟頫、鲜于枢、耶律楚材等;明有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王宠、张瑞图等。每位书法家由于其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观念以及性格的不同而又形成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有的俊秀飘逸、有的潇洒灵动、有的遒劲豪放、有的古拙典雅……因而也就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之论。每位书法家都以各自的不同风貌,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也给后人研习书法提供了珍贵的法帖。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余幼承家教研习书法,初学颜鲁公,再习张猛龙、曹全、乙瑛等名碑,又习“二王”、苏东坡、赵松雪、王雅宜、文征明、祝枝山等名贴(碑),算来已习书四十余载。奈天资钝愚终无所成。尔今已五十有五,却独爱上苏轼之“石压蛤蟆”体。古人云:“字如其人”,余爱苏轼之“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余爱苏轼之用笔灵动、用墨丰腴、气韵连贯、率意天真笔法;余爱苏轼之“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的高论。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又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法书并取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而后自成一家。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苏轼书法用墨丰腴、笔画恣意,结字扁平、左低右高,落字错落、率意天真。由于各人喜好不同,有人对苏轼的书法一见衷情,也有人对苏轼书法褒贬不一。黄庭坚戏称苏轼书法是“石压蛤蟆”体;米芾更直接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元赵孟頫则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苏轼留给后的法书墨迹、碑碣却是不朽的。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大气磅礴而温良敦厚《丰乐亭记》;丰润秀丽的《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妩媚天真笔画恣意的《令子帖》等等,都验证了黄庭坚《山谷集》中所言:“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苏轼成为了一座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石压蛤蟆”体,余之深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