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道艺无境 2019-12-25

当知道患了癌症时,正在进行治疗时,治疗有效果时,治疗后癌症复发时,病情恶化没有治愈的希望时,得知剩余时间有限时……这些时候,家属也和患者一样,心情会产生各种波动。

研究表明,这些在患者家属的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体现,有很多患者家属会产生不安、抑郁等心理压力。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也就是说,因为家属和患者之间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同的情绪,所以把家属称之为'第二患者'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在面对癌症时,患者家属作为一个善解人意的理解者,冷静地发挥着作用。这个工作可能比患者还要辛苦,也面临着更重的心理压力。

家属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1)被告知'癌症'时的冲击

当家里有人被告知患有'癌症'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不可能!'、'为什么至今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我的家人要受苦呢?'……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知道自己重要的家人患上'癌症'时,家属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最初的冲击被时间平息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工作该如何正常进行?医疗费应该从哪里支出?怎样建立支援体制……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内心产生的精神负担会暂时被抛到脑后,可是一旦意识到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家属再度陷入痛苦中。

(2)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患者癌症治疗的进展,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患者是原先一手承担家务及照顾孩子的母亲,患者为了进行治疗无法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时,家属就必须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像这样,患者病前所承担的生活角色,必须由家人间共同分担,这样的负担对家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家人间不能很好地分担这个角色的话,家庭内部就会充满不满和愤怒,紧张状态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3)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不安、恐惧和无力感

患者自不必说,让家属痛苦的主要原因是'癌症会不会复发、转移?'、'这样继续治疗能治好吗?'等等,诸多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不安和恐惧。

当患者检查结果好的时候,治疗效果好的时候,家属会从不安及恐惧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获得临时、短暂的喜悦心情。但再过一段时间,家属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又会复燃。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慢性压力,让家属的内心不堪重负。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而且,正因为是患者的家人,才会有'我什么都不能为你做'的强烈无力感。对于治疗,只能交给医生,不能代替患者承受疼痛的家人,一有事情就会陷入无力感和自责感之中。一旦结果不好,就容易把责任推给别人。

因此如何为这些沉默辛劳的患者家属打气,同时让癌症患者重振面对疾病的勇气,就是当前癌症治疗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家庭角色的改变

首先,虽然从心理共情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将家属看作是'第二患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属常常把自己放到前线打仗的角色中,但家属并不是打仗的那个人,而是跟患者肩并肩站在一起并肩作战的重要支持力量。

1、站上前线,到底是谁在打仗?

家庭角色的改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谈,一种是必然性,一种是被动式。

一般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做角色改变,这些称为'发展的过程',属于必然的成长经验。但是不管是患者或者是家属,他们的角色属于被动式的改变,也就是内心极度不愿意,改变并不在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内,却因为被确诊癌症而必须要让角色做出改变。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这种改变的前提是,必须先克服本身的心理调试,意思是指'有没有察觉或是认识到,我势必要做一个改变,而不能够在自己本来既定的生活模式,或者是安全线之内了',可是光这样子的认知和调适,对于患者家属来讲,本身就有难度。他必须要先认识到问题已经发生,了解之后才会有行动上面的改变,才能够帮忙进入到决策,这个决策之后也才能够衔接到他的行动力,跟现实连结。

家属常常误以为自己是作战的那个人,在主战场里面,医生就好似总司令部,他要拟定几个作战的方法,战场在患者身上,患者有决策权说:'好,我要这样子治疗!'然后作为作战司令的医生才决定怎么一起打赢这场战争。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以军队来进行比喻的话,家属是后勤司令部,用以支援前线,家属给予情绪、物质、营养、生活、经济的支持,做好后勤司令部的补给角色。

当角色弄清楚了,每个人各司其职,这场仗才有胜利的机会。

2、前线战事多变,重点在持续追踪支援

癌症患者的病情总是瞬息万变的,家属的角色负荷在于必须随时跟进病情进展情况。临床上,常常碰到一个困难,即家属以为了解治疗程序后,后面就按部就班地往下走了。但是其实不然,过程中如果家属忽略追踪和更新病情最新情况,等过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时,会有'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的疑惑感。

后勤的接收断线,没有意识到或收到前线的改变,一旦造成死伤,往往会造成医疗争议。其实,治疗过程中会有好多状况,可能已经和起初听到的不一样了,但由于家属没有及时接收治疗信息,等到后来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此时,再来追究是谁的过时,这是医生与家属之间都不乐见的事情。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患者是主要打仗的人,应该由患者做出决策,即使战争比较难打,家属仍旧不能取代患者,擅自做角色。

如果患者是老人,他们通常会说:'交给我儿子/女儿做决定就好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代表长辈可以不发声,他可能只是不够有自信,或不够有话语权,因为必须考量到之后家属们的经济与照顾等负担,所以不想要增加家属的困扰,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不做决策,或阻断彼此对于治疗的认知和沟通。

在临床上碰到的最大的困难不是医学技术的困难,现在免疫细胞疗法已经发展到inkt时代,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inkt免疫细胞疗法与DC免疫细胞疗法的生存率对比

作为医生,他们常常遇到患者的子女很孝顺地说:'不要让老人家烦恼,一切都由我来做决定就好了!'当问患者本人时,老人家也说:'对,就交给他们做决定好了。'但是,当子女们做完决定后,患者又说:'怎么会这样?'老人家以为子女会知道他的想法,其实并没有;子女也觉得不要让老人家担心,所以他们帮患者做决定就好了,结果谁知道做出来的决定,并不是患者想要的。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所以,当患者有这种想法时,患者家属需要跟患者坐下来好好谈谈。千万别忘了,患者永远是治疗中最主要的核心。

3、珍惜自己的生活,放松自己

为了和患者共渡难关,即使是牺牲睡觉时间家属也要专心看护患者,长此以往,家属的身体及心理都将撑不住。再者,有不少人表示'家人在经受癌症的折磨,我怎么可以独自享受?',因此,完全放弃了一直以来的兴趣和娱乐。

但是,有时候远离患者,留出放松的时间是很重要的。一直在紧张、积攒压力的状态下与患者接触,对患者及家属都不好。'我的心情变得有点压抑了……'如果有这样的感觉,就果断地留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吧。

抗癌路上,癌患家属是第二“患者”,家属也肩负着重重压力

为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空间和空出一个零碎的时间。每天都要为自己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哪怕只有10分钟,哪怕是在医院的等待室,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发呆、冥想、祷告、沉淀或是喝杯茶,将自己抽离出癌症的环境,让自己完全地放空与放松。

作为患者的重要倚靠,家属如果首先垮了,那患者也不会有任何期望。同时,如果因为照看患者而累垮了自己,会给患者带来更重的负罪感。

珍惜自己的生活并不是要强打精神,强颜欢笑。而是随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当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不要压抑和否认,无论是伤心,抑郁还是绝望,都请尽量寻求帮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身边可靠的朋友倾诉,通常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只有珍惜自己生活,患者家属才能成为患者的'支撑者',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决断。

坚强,是一种勇敢;但有时候,流泪,也是一种勇敢。释放后的坦然、放开后的坚定,都会使我们面对癌症,活得更加有力量。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肿瘤免疫疗法王教授,对肿瘤治疗有疑问的,可以点击头像关注我在后台私信留言,我将尽我所能为您解答。更多癌症科普、病情案例实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