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思明居士 2019-12-25

 汉末之时的一代大儒蔡邕,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影响深远的“飞白体”,同时也留下了一声叹息。据《三国演义》记载,董卓被诛弃尸闹市,当时的人们都避而远之,只有蔡邕因感念董卓的知遇之恩前去哭祭,被当时掌权王允杀害。但是据《后汉书》记载的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蔡邕没有被乱政的董卓所诛,反而是被号“正人君子”的王允杀害的。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蔡邕

蔡邕哭董卓,哭的是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在董卓乱政之时,董卓对蔡邕是极为看重,不惜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数迁,遍历三台,拜为侍中,还让其编写汉史。杀人如麻的董卓,表现出了一个大老粗的丘八对于知识分子的莫大尊敬;同时蔡邕打消了董卓称“尚父”的念头,也劝阻了董卓杀卢植等,可以说董卓对蔡邕是礼遇有加且言听计从。所以说董卓虽有利用蔡邕的名气刷自己声望之嫌,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对蔡邕用知遇之恩,使蔡邕能在朝堂之中一展抱负。蔡邕哭董卓,可以看出,古代读书人对于恩情的看重,滴水之恩,必然铭记于心。更是一份文人对于自己道德准则的坚持,是对于时代和道德需求的响应。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董卓

至于王允为何对蔡邕痛下杀手,历史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自古文人相轻,且王允在董卓乱政时的沉默也是其担心蔡邕修史时记录下的污点,所以在抓住机会之后,对蔡邕痛下杀手,也是对史官的一个警告。

《后汉书》记载“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一句话就将王允在董卓乱政时期,王允所作所为说的清清楚楚。董卓初入京,王允打圆场,使董卓得以立足;废立汉帝,王允再次保持沉默,导致董卓更加猖獗;董卓迁都、诛张温,王允是一次一次的选择沈默。在沉默之中,保持自身的安危,却是董卓乱政的帮凶者之一,致使国运衰微,朝政错乱。可以说王允作为司徒,名义上的百官之首,难辞其咎!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王允

但是,在董卓伏诛之后,王允摇身一变成为了正义的化身,执掌了朝政,是不希望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被记载的。但不懂变通的蔡邕,说不好就会在修史的时候,将王允当初纵容董卓,导致灾变的事情,记载在史册之上,这是王允无法容忍的!所以当蔡邕请求枭首删足以谢罪换完成修史的机会,士大夫越是强调蔡邕才华出众,文采斐然,王允越是要坚持杀死蔡邕!文人一旦没有了原则,比强盗更加狭隘和凶狠。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王允

还有就是董卓初灭,王允刚上台,对于董卓党羽并没有完全消除,王允估计杀一两个名士,对于树立个人威信,整饬朝纲,想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遍观朝堂,只有蔡邕的名声和地位符合,且之前且备受董卓看重,也没有多深的家族背景,因此就成为了王允杀鸡儆猴的不二人选。所以当蔡邕在王允宴会上因董卓之事发出了一声叹息,连哭都没有,于是就得罪了王允,被王允借故下狱。估计就算没有这个事情,王允也会继续找茬收拾蔡邕。毕竟王允虽有“王佐之才”,但每次与蔡邕辩论交锋,都被搞得理屈词穷,嘴笨舌僵。两人之间是有一定的私仇私怨的,顾炎武先生认为王允是党人时代的名士,而蔡邕在政治漩涡中苦苦挣扎了大半生,未尝不具党人的身份。而此党人对彼党人的问罪,也是极有可能的。

要命的叹息,王允为什么对蔡邕痛下杀手

蔡邕抚琴

所以在王允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后,必然有一番歇斯底里的发泄。杀一人就可以震慑董卓余下的党羽,让百官对他更加臣服,蔡邕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而蔡邕的一声叹息,这让妒忌他、仇视他很久的王允抓住了把柄,立即逮捕他欲判死刑。

蔡邕之死,虽然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但是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悲剧。蔡邕之悲哀,在于其不懂变通,也是他咎由自取。但文人相轻,却让王允有公报私怨、一扫恶气之嫌疑。文臣一旦心狠起来,往往比武将更可怕,更冷血。可怜蔡邕就成为了王允儆猴的那一只被杀的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