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谚--大自然神奇的物语

 刘沟村图书馆 2019-12-25

每每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脑海中总会浮现小学时代课本上的一句农谚:“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早晨起床,若是发现起雾了,就会想起“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

我们虽然早已离开了农耕文明时代,气象预报也可通过气象卫星精准预测,但是农谚依旧凭借着它独特的魅力,生生不息。

下面小编给大家找了几条在现在依旧广为流传且有科学性的农谚: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释义: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围在山腰处,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科学性: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会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覆盖山顶的面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而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预示着天将放晴。

先雷后雨雨必小;

先雨后雷雨必大

释义:下雨之前打雷的话,雨往往不会很大,反之,雨势往往很大。

科学性:一般打雷过程中,会对空中能量进行消耗,随后下雨,因而雨会变小;若先下雨后打雷,雷电可能是由雨层云激发,这种云被称为空中水库,而其一旦出现,雨往往就不会小。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释义:到了立春时节,就会经常出现打雷下雨。一直到惊蛰之后,雨才会渐渐稀少,低洼的地方也不会积水了,这时就可以种毛豆了。

科学性:立春时节气温回升,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下的东南风与南下的西北风交汇,形成对流运动,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造成连绵的阴雨天气。这就是在十多天前,南方地区太阳流浪,人们自发组成“种太阳”小分队的主要原因。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在中国古老而悠久的农耕文明中,口耳相传的农谚是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俗话”,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