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南方长城”解说词

 zqbxi 2019-12-25
大家好,这里是湘西明清边墙,也就是中国南方长城,欢迎参观。
  我们现在位置是在边墙的脚下,要走进这座城门,才能登上城墙。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眼前的这座城楼。这是边墙脚下一个兵营的东门城楼,这个兵营名叫全石营(也叫全胜营),兵营就是军队驻扎、驻防的地方,现代叫营房,古代叫营盘,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军队占据的地盘。大家可能感到不解,一个驻扎军队的地方又不是一座城池,有必要修城墙、建城楼吗?话这么说很简单,但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其实营盘只是通俗的名称,正规的名称叫做“汛堡”。全石营汛堡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军事防御堡垒。清朝时,这里驻扎的是绿营兵,也就是正规军,这个汛堡的最高指挥官“千总”,是一个六品武官。明清时修建汛堡是有规划的,大都是选址在军事上的重要关口,并修建有炮台、碉楼、堡墙(相当于城墙)等完备的军事防御设施,一般与边墙相连或者距边墙不远。依山势而建,平面有圆形、方形及不规则形,面积大的有数十万平方米,小的有数千平方米。堡内有房屋、军火库、水源等设施,适合军队长期驻守。我们眼前这个全石营汛堡始建于明朝,扩建于清朝,与边墙相连,因此就有城墙城楼了。

  全石营位于凤凰古城西部约13公里的永兴坪村境内,是凤凰古城通往西部山区村寨及贵州省必经之路的重要据点,居高临下,控制交通要道,易守难攻。营盘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原本有城墙一周,城门二座,碉楼(碉堡)四座,庙宇一座,牢房一座以及兵房及民居(屯丁家属及原住民居住)。另外,营盘内还有一条从东到西的石板小街,原来两边住有人家,为邻近村民赶集的场所。全石营作为明清边墙防御体系中规模较大而又十分重要的军事据点,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大部分建筑都已损毁,只留下遗存,惟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碉楼和一段城墙,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向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几百年来的世事沧桑。不过,也正因为全石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吸引了千万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登楼怀古。尤其令人向往的是,这个古战场遗址,华丽转身,成为当今世界围棋巅峰对决的阵地,继续演绎着兵棋对决的壮丽场景。大家可以看到山脚下那一排大字:“棋行大地,天下凤凰”,那是2003年9月,由中国棋院和天下凤凰共同打造的、第一届中国南长城世界围棋顶尖赛事留下的真实写照。当时,在激昂悦耳的“人为棋子地为盘,千年凤凰双雄战。试问谁手起波澜,一子落定天下谈”的主题歌声中,数百名黑白武童翩然起舞,战鼓、号角齐鸣,城垛上紫色狼烟随风升起。一种古战场氛围的再现,使围棋赛手、媒体人以及观众们的心中顿时燃起火一样的热情,尤其是赛手们不由得豪情满怀!至今,这种世界级的巅峰对决赛已举办了6届,从而造就了天下凤凰文化旅游和世界围棋顶尖赛事的完美结合,也充分展示了凤凰历史文物的魅力。当然,应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全石营营盘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外,那山上巍峩的长城为它背书,也功不可没。

  接下来我们再说边墙。

湘西明清边墙解说词

  大家都看见了,连接着城楼的城墙向山上延伸,在山顶上蜿蜒起伏,绵延不断,雄伟壮观。刚才一开始我给大家介绍了这是边墙,那么这里的城墙为什么叫做边墙呢?一方面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凤凰是楚国的边境地区,古代就把凤凰的地理位置称为“楚之极边”,在边境地区修筑的城墙就叫做“边墙”了;另外一方面,因为这个城墙是明朝修筑的,那时候就叫边墙,其中的原委我在后面再给大家解说。大家在东门城楼的旁边,已经看到了立有一块碑,在碑文中把边墙称为“中国南方长城”,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自春秋战国以来直到明清,地处“楚之极边”的凤凰,由于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闭塞,一直被视为“蛮荒”、“化外”之地,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人烟稀少,原始、野蛮、落后的穷乡僻壤。这里生活着土、苗、汉等多种民族,在蛮荒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生存的挑战,还要面对由于土司政权的统治以及各民族之间为争夺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引起的暴力冲突、大小战争。社会的动荡及分裂,势必会阻碍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稳固,不同的统治者就会采取不同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来消弥动乱。据乾隆《凤凰厅志》记载,以凤凰为腹地的五溪地区,战乱起始于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自汉至晋,统治者使用“剿”、“抚”并重的手段来平息动乱。至隋、唐,尤其是唐代开始,统治者推行“怀柔远人”的政策(后世称为怀柔政策),在五溪地区大量扶持土司政权,以蛮制蛮,凤凰的土司统治由此开端。到了明朝,统治者采用隔离政策,在凤凰修筑数百里连绵不断的城墙,把动乱地区及人民弃于版籍之外,让其自生自灭。城墙规模之大,除北方长城外,在中国之内再无第三处。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要说说朱元璋这个人了。

湘西明清边墙解说词

  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是个脚踏实地的保守主义者,在他的治国策略中,传承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务实、保守。修筑南、北边墙就是具体表现。朱元璋在未建立政权之前,曾经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治国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上是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战略方针。朱元璋正是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一步步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帝业。在这个方针中,“高筑墙”是做好防御工作,不让别人来进攻自己。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等各部族的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又进行大规模修筑长城。这是明代在中国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是为了区别于由秦始皇和隋朝所修的长城。因此,明代后来在凤凰及周边地区修筑的城墙也沿用这个称谓,都叫做边墙了。那么,对于动乱不断的蛮荒之地——以凤凰为腹地的五溪地区,朱元璋的子孙也认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求边徼稳定,不扰乱内陆,也就继承朱元璋制订的这个治国方针,采取“高筑墙”的办法,息事宁人。所以,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动工,主要在凤凰境内,跨山涉水,修筑了320里绵延不断的边墙,之后又向吉首市、古丈县等地延伸60里,总长达380里。凭借这一军事防御工程,将动乱地区隔离在外,边徼地区的动乱得以暂时平息。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地区内各族人民生活及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公元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统治者对待边徼地区的动乱则是另一种策略。乾隆末年(1795年),在湘黔边境地区——主要在当时凤凰、乾州、永绥三厅境内,发生了大战乱,两年后即嘉庆二年(1797年)战乱基本平息。为了防止战乱再度发生,统治者在凤凰沿着明代边墙遗址,仅仅重修了一百余里边墙,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大规模修建汛堡、碉楼、炮台、哨卡等军事设施上,三年时间,在凤凰境内修建了上述各种军事设施总共848座,小小的凤凰县境内,城池营汛碉搂林立,民屯哨卡星罗棋布,加上380里的边墙,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防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清王朝这种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以平息动乱为契机,对边徼地区进行全面军事征服,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土司制度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土司独立王国,而把这一地区全部纳入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之下,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由此可见,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在战略方针上是截然不同的。清朝统治者采用武力征服、弱肉强食的战略方针,这是古代游牧文明的鲜明特征,是与保守的农耕文明不同的另一种文明。这两种人类文明在凤凰碰撞,交融,数百年来,最终形成了凤凰个性鲜明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苗、汉、土等各民族的融合和多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进步。

  2000年4月,全国长城协会副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教授以及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学者共同到实地考察后,确认凤凰境内的边墙不仅工程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与防务制度都相同,实为明长城一部分无疑,因而定名为“中国南方长城"。罗教授并赋诗一首:

        总说长城在北方,
        岂知南方有巨防,
        凤凰城外云盘岭,
        碉卡巍巍壮西湘。

湘西明清边墙解说词

  2002年5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0月,以边墙、城堡、碉楼、哨卡等构成的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进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南方长城及整个防御体系一定会载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史冊,为中国人民更为凤凰人民增添一份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您还有什么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地方,我再为您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