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与器

 zhangjianwdzzz 2019-12-25

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西方《形而上学》虽然也论述“道”的思想,但是以探究“本体”为己任。“本体”是构成宇宙的“基石”,“基石”有形而为“器”。与道德经的“道”有所区别。形而上学为了寻求基石注重物质结构的研究,层层向下,追根求源直至原子论。它的思想方法也是层层向下的演绎推理,埋头现实,虽然钻得很深但眼界狭窄。道德经的“道”则相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层层向上,高瞻远瞩,其理论适用全局。西方科学为什么会不断产生科学乌云呢?因为它的大前提出了问题,推论全部动摇,大前提不可能是绝对真理,科学乌云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现代西方科学大前提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机械观。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为“任何物体,你不推它就不动”。牛顿定律证明没有外力就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爱因斯坦批判牛顿力学是机械观,但是不知道产生机械观的根源,反而用错误的以连续性为基础的场论,否定以不连续为基础的牛顿理论。他也说“我不相信上帝是掷骰子的”,反对量子力学观点。那么,机械观的要害在什么地方呢?要害在于不知道物质都有阴阳之分,都具有“意识”,能够主动进行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相互作用。他们只承认人是有意识的,人是上帝创造的,改变不了上帝创造的一切。还有一种观点虽然不承认上帝,但是认为人的意识要符合逻辑规律,也就是绝对精神。

反过来,“道法自然”说明道不是本体,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就是“阴阳学说”,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为两个事物,对它们进行比较,就得到阴阳概念。中国古人对日和月的比较,明确了阴阳关系。说明中国人的认知是建立在“比较”或者“类比法”之上的。注重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关系要在系统全局中考察。阴阳学说从河图洛书到八卦64卦都是全局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两者关系。比如先天八卦中的“乾”卦,把八卦理解为“家庭”,和“坤”卦比较他就是丈夫,和其他6卦比较他就是父亲。如果把八卦当做一个“单位”,他就是董事长,或者领导。把八卦看成人体,它就代表“头”。所以卦“象”,不但随比较对象而变化,还随系统变化而变化,用西方“同一律”来理解,无论如何是想不通的。

这里不想全面介绍阴阳学说,只想用阴阳学说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前面已经用它证明了光波是阴阳光子的运动,其实任何粒子都分阴阳的观点可以进一步论证。比如电子,现在通常看着为基本粒子,实际上它应该有结构分阴阳。它能够吸收或者发射光子说明它有结构。它存在两种不同的自旋就是分阴阳的证明。电子运动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相同或者不同自旋的电子相互作用,造成运动路径不确定,会使它产生所谓德波罗意波。更进一步,两个不同自旋的电子表现出异性相吸的特性,则可以共存在同一轨道上。这样便解释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如果在多电子原子中,我们把已经在同一轨道上互相吸引形成一个稳定的“家庭”的两个不同自旋的电子,不再参与和别的电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过程,也就是形成电子对,对其他电子来讲体现为中性。我们就能够解释多电子原子能够稳定存在并且能和其他原子组成分子的道理了。对于原子核,我们只要把质子和中子看成为阴阳核子就一样可以组成原子核了(事实上它们的夸克结构也是互补的)。同时因为质子带电荷,也存在自旋问题。这样两种不同自旋的质子相结合,再与相应的两个中子结合组成一个稳定的“家庭”。成为原子核稳定的基础。原子核衰变发射出α粒子就是一种证明。也说明了惰性元素氦原子稳定的道理。原子核的稳定也根本无须引进复杂而奇怪的核力了。实际上宏观世界的库仑定律也只决定于那些没有“家庭”的自由电子,与电子总数无关。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是因为存在多余的中子。以此类推,假设α粒子也分阴阳,两者相吸组成更大的四价元素炭的原子核C,它也相对比较稳定。设想C也分阴阳,两者结合就形成惰性元素氖的原子核。等等。很多原子模型方面的问题以及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问题都可得到合理解释。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氢”元素能够产生“聚合反应”而铀元素容易“裂变”也是“物极必反”体现。

对基本粒子来说,他们的意识表现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由它们组成的原子分子则体现为化学性质。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有的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比如酸和碱,阴离子和阳离子。有的则和平共处,这也是物质具有意识的反映。它们能够判别对方特性并作出具体反应。物质组成越复杂的物体其意识也越复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表现得更加复杂。矿物植物动物乃至人类应该都具有意识,只是复杂程度由简到繁不断进化的结果。意识不是人类独有的。

物质具有意识,意识活动应当具有特点。很显然,无论同性相斥还是异性相吸只能在同类物质中实现,这样必然形成“物以类聚”的结果。如果把“物质”当做最大的“类”,那么这种“类聚”倾向,应该就是“万有引力”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