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影响深远。 在此小编精选10条关于养身、养心的至理名言奉上。 养身1.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览》 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4.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吃东西,在渴之前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5.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解读: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养肝;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养脾;针灸按摩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养胆。 养心1.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心有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3.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 4.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5.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龚廷贤寿世保元》 解读: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
|
来自: 圆梦pbx3ah38k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