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知“人皆有死”,但在迎接人生最后一刻的到来时,我们依然害怕死亡、恐惧死亡;我们悲恸,我们哀伤困惑。为了能进一步厘清,让我引用《增支部·无畏经》(Abhayasutta)来做说明。 在这篇经文中,佛陀说: “婆罗门,的确有人害怕死亡,惧怕死亡。谁怕死亡呢?” “有人尚未从感官欲乐中解脱,尚未从感官欲乐的渴望中解脱;尚未从对感官欲乐的追求想望与爱慕中解脱,尚未从追求感官欲乐的饥渴与狂热中解脱;尚未从感官欲乐的贪爱中解脱。然后,他身染重病。由于染上了重大的疾病,他想:‘哦!这些可爱的感官欲乐将会离我而去,而我也将离它们而去。’因此,他哀伤、呻吟、悲恸、哭泣,搥胸号哭、困惑。这样的人是害怕死亡,畏惧死亡的。” 假如我们如此死去,又怎能投生到善趣呢? “其次,婆罗门,有人尚未从对身体的欲望中解脱,尚未从追求身体的贪欲之想望与爱慕中解脱;尚未从追求身体的贪欲之饥渴与狂热中解脱;尚未从追求身体的欲贪中解脱。然后,他身染重病。由于染上了重病,他想:‘哦!这所爱的身体将会离我而去,而我也将离它而去。’因此,他哀伤、呻吟、悲 恸、哭泣、搥胸号哭、困惑。这样的人是害怕死亡,畏惧死亡的。”假如我们如此死去,又怎能投生到善趣呢? “其次,婆罗门,有人在这一生未做过任何好事、未曾造过善行,没有为他自己准备栖身之所,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好的、残酷的、邪恶的。然后,他身染重病。 由于染上了重病,他想:‘哦!我不曾做过任何好事,不曾造过善行,不曾为自己建造栖身之所;但是,我曾造恶行、残酷行、非美德行,死后必因如是行为随业而去。’因此,他哀伤、呻吟、悲恸、哭泣,搥胸号哭、困惑。这样的人是害怕死亡, 畏惧死亡的。” 假如我们如此死去,又怎能投生到善趣呢? “其次,婆罗门,有人对正法有疑虑和疑惑,无法确定。然后他身染重病。由于染上了重病,他想:‘哦!我对正法充满疑虑和疑惑,无法确定;死后 必因如是行为随业而去。’因此,他哀伤、呻吟、悲 恸、哭泣、搥胸号哭、困惑。这样的人是害怕死亡,畏惧死亡的。” “婆罗门,我说,有这四种人必定是害怕死亡,畏惧死亡。” 你认为害怕死亡、以自身为傲、完全放逸于应做之事而加入以上这四种必死之人的行列,这样好吗?对此,我们应该要谨慎思惟。所有的苦难都来自“有”。因此,“有”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 愿国泰民安!愿正法久住!愿一切众生安稳快乐! 祝愿帕奥禅师平安快乐!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