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在家庭的教育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太把孩子当“人”看了

 骄阳飞雪 2019-12-25

现代社会,随着西方民主、平等等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西方教育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父母,特别是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父母,人们开始抛弃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转而接受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此培养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我在刚开始有孩子时也是抱着这种思想。

我虽然上的三流大学,但是也是经过了人文主义洗脑的人,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甭管你是地方领导还是贩夫走卒,在最基本的人权上是一致的,谁也不比谁高等,谁也不比谁低贱。因此我特看不起那些见到领导就卑躬屈膝,见到底层百姓就鼻孔朝天的人。同样我也鄙视那些只会运用父母权威,动辄打骂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他们都是最无能的父母,我将来成为父母后,一定做一个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

正是抱着这种思想认知,我在有了我女儿后,一开始把她当做一个独立人来对待,尊重她,用平等的方式与她相处。并不觉得我是她父亲,我就可以倚老卖老,肆意践踏孩子的尊严,随意命令她干这干那。因此,每当女儿犯了错误,我就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用平等交流,讲道理的方式与她沟通,希望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很不幸,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沟通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根本就不听我说的,往往需要我动用父母的权力来逼迫孩子改变。

这不由得让我很苦恼,每次训斥完孩子后我就不由的自责,因为我动用父母权力训斥孩子,逼迫孩子做她原本不喜欢做的事,这不正是我最讨厌那种专制父母的样子吗?这不是与我尊重、平等的育儿理念截然相反吗?我不是应该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吗?

因此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困惑,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直到随着我对儿童心理生理发育的了解,我才明白为什么尊重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不管用。

比起像“人”来,儿童更像“动物”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说孩子像动物有些接受不了,觉得怎么能把孩子说的像动物呢?不要急,听完我的分析,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说孩子更像动物。

一、儿童智力上存在缺陷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就是“缩小版”的成人,除了体型、力量、经验上与成人有所不同,别的都差不多。但事实上,如果父母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儿童在思维能力上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缺陷。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岁前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在认知上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守恒概念和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正是这几个特点,使得儿童在思维认识上存在很大缺陷。

1、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你跟2、3岁的孩子玩捉迷藏,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是只把自己的头藏起来,而身子、屁股却露在外面。成人可能会觉得这很搞笑,觉得孩子傻傻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傻,只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在起作用。因为此时的孩子认为:我藏起来了,你们就看不见了。他们并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被看见。

为了验证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特点,皮亚杰还设计了一个经典的“三山实验”。他让儿童从桌子一边观察一个沙盘模型,然后从几张图片中选出桌子另一边玩具娃娃看到的样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大多数孩子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皮亚杰以此判断儿童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2、没有守恒概念

守恒是指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比如说水从一个杯子倒到盆子里,水的重量并没有变化;一个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整个面团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成年人对这种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却不能掌握这个知识。

皮亚杰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守恒实验:

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中到满水,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个细而窄的杯子中,问孩子,现在两个量杯里的水哪个多,还是一样多?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会认为细而窄的杯子的水多,因为它的高度更高。这就证明了儿童不具备守恒概念。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思维可逆性是指在思维上逆转顺序,回到原点,而无须具体执行这些动作。比如说1+7和7+1是一样的,只是调换了顺序,这对成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两个算数却是不一样的。你如果让他们计算完1+7=8后,再计算7+1,你会发现孩子不会直接回答8,而是用手指从1再加到7,重新计算一次。

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守恒概念、思维不可逆,这三个思维特点使得6岁前的儿童在思维上具有天然的缺陷性。而父母跟孩子讲道理时,依靠的是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但这又是儿童恰恰比较欠缺的,所以讲道理就不容易被孩子理解。

二、儿童对规则理解掌握不足

规则是什么?规则是一种后天教育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概念。比如说排队,这只有在很多人的群体环境中才会产生排队概念,假如只有一个孩子话还用排队吗?同样的,那些尊重、平等等规则都是在社会群体环境下才产生的,为了让群体成员之间更好的相处。而这些规则只有通过后天的生活体验,通过父母、社会的教育,孩子才能理解这种规则。

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早期对于大多数规则并不能熟练掌握,因为他们既没有受到充足的教育,也没有充分的社会体验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经历的增多,在具体场景下多利用规则,他们才能真正的理解规则,掌握规则。

比如说你对6岁前的孩子说不能撒谎,转眼孩子外出时当面说邻居阿姨长的真丑。这时候你就会很尬尴,你回家后就会教训孩子“怎么能说人家丑呢?要说人家漂亮”。孩子可能就会问:这不是撒谎吗?这正是因为孩子对“不说谎规则”不能充分理解的结果。

而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依靠的就是基本的道理规则,但孩子对于道理规则又不能熟练掌握运用,那我们讲的道理孩子又怎么能充分理解呢?

三、儿童行为主要依靠本能

我们上面分析了儿童在智力上存在缺陷,又不懂各种规则,那么他们靠什么来指挥自己的行为呢?其实很简单,像其它所有的动物一样,就是追逐快乐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因此我们会看到孩子比较情绪化,比较直接。如果得不到就又哭又闹,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抢过来据为己有,他才不管这是谁的。

孩子的早期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这个原始本能支配,所以他们比起像人来更像是动物,就像小猫小狗一样,有好吃好喝的哄着就开心,得不到就满地打滚。

当孩子受自己的本能支配时,他们哪还用的上本就不高的智力?更不用说理解本来就不是很懂的道理规则了,所以也就注定了讲道理没用。

用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注定是一个错误

正因为儿童在智力上存在缺陷,对规则理解掌握不足,再加上他们依靠天性的行为本能,使得孩子容易被本能控制,这与成年人的理智是不一样的。所以,儿童,至少是6岁以前的儿童,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他们与人相比,行为模式更接近于动物。

而现在很多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因为都受过高等教育,自由、尊重、平等的思想深入骨髓,因此就跟我一开始教育孩子时心态是一样的,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父母们忽略了一个问题:6岁前的孩子比起像人来更类似于动物,更多的受他们的本能支配。他们没有长远计划,也没有足够的理智来谋划未来,只重视眼前的快乐。所以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的话,孩子只会选择眼前对他们有利的结果。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刚开始学舞蹈、美术、钢琴等很有兴趣,但很快这种兴趣就丧失殆尽。因为要掌握任何一门技能都必须要长期坚持训练,训练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是痛苦的。而孩子的本能又逃避痛苦,所以尊重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结果就只能是放弃,孩子基本将来不可能掌握任何特长,

刘欢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女儿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但是因为她不喜欢,所以最终也没有逼她学。结果他女儿现在与音乐无缘,而刘欢老师每当谈起此事都遗憾万分。

总结

尊重孩子没错,但是父母如果在孩子没有足够能力时,就赋予孩子太大的权力,超过了孩子本身的能力范围,这就不是在尊重孩子,而是在坑孩子了。要不然也就不会有《未成年保护法》,让家长起到监护、教育的职责了。

所以,对于年龄幼小的儿童,过于尊重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恰当的行使父母权力,批评教训孩子,甚至严重时打骂孩子都是有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