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史话》第92回

 高山仙人掌 2019-12-26

子母哏

  在子母哏的表演中常会见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逗哏和捧哏因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矛盾,继而捧逗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展开争辩。如《论捧逗》中因对相声表演中捧哏作用的看法不同,捧逗双方争论不休。二是逗哏和捧哏对某种事物有着相同的看法,但都藐视对方,以彼此攻讦的手段各逞其能。像《对春联》即是如此。总之,子母哏相声的包袱多产生于捧逗双方的争辩和各逞其能上。子母哏的说法是在有了子母哏段子后不久出现的。“子母”二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子母关系,二是子母扣。无论哪种解释,都体现了捧逗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

  再把话题拉回到朱绍文的创作上来。他还创作了许多太平歌词,如《饽饽阵》《堆儿兵做梦》《京戏名》《千字文》等。直到今天仍经常演出的《劝人方》最具代表性。过去几乎没有相声艺人不会唱这段太平歌词,而且多是在撂地招徕观众时演唱。也正因此,“说、学、逗、唱”中的“唱”为专指,指的就是演唱太平歌词。《劝人方》没有具体情节,通篇讲述的都是“要饱还是家常饭,要暖还是粗布衣”“烟花柳巷君莫去,知疼着热是结发的妻”“人到难中拉一把”“世间人多君子稀”“今天脱去了鞋和袜,不知明日清晨提不提”等比较世俗的人生哲理。这些“劝人”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反映了市民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贫守分忍为高”等中庸平和的处世哲学。

  朱绍文的师弟阿彦涛说过单口段子《虚子论》。《江湖丛画》上有一首诗,说他:“江湖阿二旧知名,矮凳高棚说相声。最好一场《虚子论》,挣钱只赖捧旗兵。”诗中夸他《虚子论》说得最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段子就是他自己创作的。虽然这段相声没能传承下来,但现今可以知道的是,段子中的“虚子”指的是“虚假之人”,这段相声讽刺的是社会上那些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土财主和善于溜须拍马的“虚子”。从它的存在以及朱绍文创作的《黄鹤楼》《保镖》《字象》等作品来看,相声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内容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而且是以讽刺为核心的。可以说,相声从一诞生就开了个好头,这也是它能够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在历史上屡次掀起高潮的原因。

  阿彦涛还表演过《硕二爷跑车》《宋金刚押宝》《谢学士》《一字笑话》等段子。朱绍文的另一位师弟沈春和则以表演《君臣斗》《吴三亥抗粮》《康熙私访月明楼》《古董王》等闻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