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坛趣闻之七十七 谁将太平歌词融入相声

 三自之我 2021-10-20
孙福海

  过去,说相声的必须会太平歌词,那么是谁将太平歌词融入相声的呢?太平歌词又源于何处?

  对此,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说法,但相声界的认可观点是:太平歌词源于民间小唱“太平鼓”的腔调。“太平鼓”具有祈神保佑、盼丰收、庆丰年等内涵。因为流传广泛,也被莲花落和其他曲种的艺人吸收,如单弦牌子曲就有“太平年”等曲牌。而最早将它融入相声并定名为太平歌词的是朱绍文,始自清同治元年(1862)。那一年,咸丰皇帝去世,谓之“国孝”。戏园子被迫关闭。家无隔宿之粮的京剧演员朱绍文,流落“天桥”一带,靠说笑话、唱小曲,讨要几文铜板。他看别的艺人聚拢观众有着各种方法,他一个讲笑话的该怎么办呢?因为他能编能写能唱,便配合“白沙撒字”唱“太平鼓”的曲牌“圆黏儿”(即聚拢观众),这时他唱的“太平鼓”已经吸收了莲花落、单弦、京剧等曲调和数板。并编写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拆十字》,即在地上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每写一个字就唱一句。

  1894年,慈禧太后为庆祝她的六十寿辰,标榜“与民同乐”,命李莲英把在“天桥”的摊贩和艺人传到颐和园北宫门外,摆列经营。这时,朱绍文已经确立了相声这个曲种。开场前,用白沙撒了一副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书翰林书”。这副对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正着念,倒着念,字音相同,颇有趣味。这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浓厚兴趣,便问:“你唱的是什么曲调?”朱绍文说:“太平歌词。”慈禧说:“好!正符合我大清的太平盛世。”然后封朱绍文为“天桥八大怪之首”。

  那么唱太平歌词手持的“御子”板是怎么来的呢?一次,慈禧太后还想听太平歌词,李莲英为她请来了恩培。恩培单腿跪在地上,一只手表演,一只手拍着大腿的一侧,刚刚唱了四句,慈禧喊了声“停”,说:“你一边唱一边拍大腿干什么?”这可把恩培吓坏了,因为慈禧是“努嘴打、瞪眼杀”,便哆嗦着说:“这是为了拍板,有节奏,找气口。”慈禧吩咐李莲英:“小李子,你去御花园锯两块竹板来。”一会儿的工夫,李莲英将锯好的两块竹板递给了恩培,聪明的恩培试了两下就打出点儿来,便对慈禧说:“回老佛爷,您英明,合适极啦!我斗胆请您赏个名字吧。”李莲英立刻谄媚道:“这是老佛爷御赐之宝,御赐!就叫'御赐’!你们可不要忘记老佛爷。”后来谐音叫成“御子”。恩培出宫以后,还跟同行们吹了一次牛:“我就纳闷儿了,这朝廷命官谁都怕李莲英,可在我面前,那个李莲英算什么?咱也让李莲英伺候了一回!”

  那么,今天太平歌词为何落伍了呢?咱下篇给您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