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西民俗宝典:藏在地坑院里的婚丧嫁娶

 高山仙人掌 2019-12-26
村落和建筑,展现着故乡的躯体之美,而民俗和礼仪,则体现了故乡的内涵之美。豫西乡土作家张冲波力图在土巷子和地坑院里挖掘这种美。这些浓郁特色的民俗能够得到传承,原生态地还原它的本来面目,为本期“发现故乡之美 打捞中原记忆”初衷。
豫记出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

张冲波 |文.图

麦黄时节,为给母亲立碑,我回到村庄,豫西卢氏黄土塬一个普通村落。按照老家风俗,逝者三周年祭日前,要立碑做最后一次祭奠仪式。

由十个自然村组成的重王村,两千余口人分布在一条大沟三条岔沟的沟边,依沟边地势修院子盖房子打窑洞,沿沟边一溜人家,曲曲弯弯,星星点点。



在这鸡鸣三省的豫晋陕三角地带,故乡人,既有豪放如豫剧的高腔粗嗓古道热肠,又有简约如蒲剧的款款细语缜密周正,更有秦腔的凄婉悠扬侠义柔肠。

我家在村东头,三百年前老祖先挖的土巷子里,平地下凿挖约三丈深、五丈宽的土槽。土巷子,实际就是土胡同。

土巷南北两边,依次开挖地坑院落,靠崖根打造窑洞,条件好家底厚的,院子里再劈一处盖瓦房,挨近巷子盖个门楼,一家人一家人就这么安居下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这是豫西典型的地坑院,穿过两米高的门楼或门洞,就进到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上院是三孔大窑,左右两面各两孔窑,有的两家院落之间隔个土墙,有的屁股对屁股各打窑洞,在窑顶形成共同的一片场地,做打麦、晒粮之用。院中央挖一个大渗坑,接纳雨水,防洪洗衣饮牛等。



靠西边栽有数棵梨树、苹果树。一座院子住兄弟好几个,长大成人成家后,再造新的院子,或到沟边沿崖顺势掏窑修院,或到崖上平地垒土坯箍窑,或平地下挖地坑院。三里长土巷子中间不时往两边崖上,开斜坡上去,方便村人劳作。

土改时,东头村枪毙了张家几个土财主,其中就有我的大老爷、五老爷,远门子张家也枪毙了几个,其中一个还是县参议员,东半县有名的绅士,可见张家在重王村的地位。土改后我家的三座大院子,当胜利成果分给贫下中农,我们一大家子人被赶到一座老君庙里。

庙宇是村里解放后最好的院落,三面崖面,一砖到顶护面。门楼更讲究,也是一砖到顶,器宇轩昂,一色的柏木椽子,一色的琉璃小瓦,结实的大木门,漂亮的铜门环,紫檀木的匾额,镌刻遵道有力的“紫气东来”大字。

院中横躺一块青石碑,正面石刻“东来紫气满函关”,背面刻有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是关于建庙始末及捐款人姓名及银两,落款是大清道光三年。小时候我就趴在上边做作业,吃饭,夏天铺一页席乘凉。

那一年火麦连天,四大夜里先占位在上边美滋滋入睡,半夜叫石碑下边翻上来的蝎子蛰得哇哇乱叫。我家的灶火就安在上庙半截窑里,此前是供奉老子神像的,香案上香灰厚厚几层,想当年香火兴旺的情景。


我在这个小院出生,长大,一直到十七岁外出洛阳上学。村人都说我粘有老子的仙气福气。姑姑就在这个院子发落出嫁的,我是压轿娃,与亲人们一起把姑姑送到15里外的胡家塬。出嫁当天一早给姑姑开脸,也叫净脸。我躲在一边偷偷看,每绞姑姑脸上一根汗毛,我的嘴唇紧咬一下,心底咯噔地疼一下。

但姑姑却神态安详,楚楚动人。待开完脸,擦上粉,打上胭脂,姑姑明目皓齿,越发好看。接下来,把事先准备好的各色各样的花,插在姑姑的头上。有人帮姑姑穿上红绸袄,绿绸裤,绿缎子鞋。鞋面刺绣的是凤凰戏牡丹。

这时姑姑站起来,微微一笑,活脱脱一个乡村美人儿,照亮屋里屋外,照亮院里院外,照亮村里村外,就连头顶天空的云彩也显得绚烂无比。最后姑姑披上红盖头,在四大、姑奶、秋姑的搀扶下上轿了。


当车把式扬起鞭子一声“得驾”,骡马齐用力,车轱辘转动猛晃一下时, 红盖头下,姑姑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扭头看了一下街门,望了一眼院墙,告别厮守了二十年的老院子。我分明听到姑姑眼泪流淌脸庞的“沙沙”声,听到姑姑泪珠子滴到绿绸裤子的“吧嗒”声,但这一切都淹没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淹没在送亲人的嬉笑声中。

奶奶就是在这个院子去世的,下葬那天,在木匠叮叮当当的敲打中,奶奶被牢牢地钉进严严实实的棺材里,从土窑抬出来一刹那,孝子们哭天喊地,十几个壮汉憋红了脸,弓腰抬起棺材四角出了院子,抬到门前,经过一番大绑,前后各一个抬杠,中间两个抬杠,孝子在前,三步一跪,经过长长的土巷,从东头坡上去,一直到南岭下葬。

我是长孙,按风俗由我打幡,并安排一个人搀扶我,怕我哭晕。有人一路散纸钱。在孝子们的哭声中,在抬棺人的号子声中,奶奶轰轰烈烈离开了她的窑洞,她的村子,她的乡邻,她的亲人。当棺材被几根绳索溜到五尺下的墓穴,填土封堆时,我再次哭得不省人事。而奶奶终于入土为安了。


后来听母亲说,奶奶咽气的那天夜里,姑夫一直守在身边。最后时刻奶奶呼吸非常困难,姑夫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姑夫大叫一声“娘”,泪水止不住流下来。

年轻时的姑夫,非常英俊,新婚头一年,每次送姑姑回娘家,都牵一头小毛驴。姑夫在前面牵着,姑姑羞涩的在坐上面。

在故乡,结婚第二天一早,新媳妇要给公公婆婆倒尿盆,再在门上挂个手巾,让公婆洗脸用。接着到本家子长辈那里请早安,一户不卯,这叫拜户。

其实,这一天也是新媳妇回门的日子,上午八九点钟小饭时,叫客就来了,就是娘家哥娘家嫂子两个人来接回娘家。

母亲也是在这个院子办的喜事,她头天结婚,第二天早上拜户,娘家人来叫,拜户还没有结束。头三天没大没小,不管长辈晚辈,几十户人都要作揖。

第二天从娘家回来,骑个毛驴,四队人挡住,“我开通,原先在村子文艺宣传队呆过,叫下就下”,立一片子人,喊新媳妇给拜一个,她这个拜一下那个拜一下,最后才放行让走。


母亲告诉我,我就是在西边那孔窑洞落草的,农历七月初三出生,满月那天,女眷们轮流到窑里看我,夸月娃长得“多亲”。院中央的两张方桌上堆满了亲戚的贺礼,一柳篮一柳篮煮熟的红鸡蛋格外惹眼,更多是用麦面蒸的项圈、小人腿、小人手之类的馍馍。垫有葱花、脂油、盐巴,吃起来非常香甜。后来过周岁,多是枣糕和腿,美其名曰安腿。

十二属相中小动物的面塑,耳朵,鼻子,爪子,尾巴,都点上扬桃红,眼珠子镶嵌贼亮贼亮的黑豆。一院子酒席,亲朋好友,推杯问盏,不亦乐乎。亲戚们拿来的还有小碗,鞋子,袜子,钥匙。挪到端午节,外奶送来老虎馍,希望外孙子,虎气生生。

故乡,永远是一团解不开的谜,一本读不透的书。故乡,是一口老井,深不可测。是一块燧石,幽闭缄默。故乡,是一棵老树,摇摇欲坠又勃勃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