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文化薪火相传 远游“孔子”回归南充阆中

 风云际会2009 2019-12-26

  山东行者杨宝生为阆中文庙捐献“至圣先师碑”


    阆中文庙孔子圣象回归安放

    9月15日,阆中文庙孔子圣象回归安放揭幕仪式举行。自此,远游台南一百七十多年的“孔子”在山东济南行者杨宝生的“陪同”下重新回到阆中。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萌、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云出席,并同杨宝生一道为孔子像安放揭幕。

    回归安放阆中文庙的线刻孔子石像,高96厘米,宽48厘米,线条流畅,雕琢精细。至圣先师宽衣博带,目光深邃,双手相合,佩剑伫立,令人肃然起敬。原供奉在台南市中西区台南孔庙,1994年9月被台湾文博专家于重新发现,其左下方,标有一简短跋文:“道光辛已,仕曲阜时珍藏;甲申,官泰安,敬刊岱顶,后守蜀,复抚立阆中郡学。戊申,奉拓本,渡台,授石生耀祖,敬谨重镌,与海外人士共瞻仰之。江南通州徐宗干谨记。”从《跋》文可知,阆中与这尊至圣先师孔子佩剑行教石雕像的深厚渊源。

    安放揭幕

    据王萌介绍,这位“仕曲阜时珍藏”圣像并为之作“记”的徐宗干(1796—1860年),字伯桢,自号树人,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道光元年(1821年)曾在山东为官,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擢升四川成都知府、保宁知府,兼署川北兵备道。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调任福建汀漳龙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道光末年咸丰初年地方统治者。咸丰四年(1854年),擢福建按察使,后授浙江按察,迁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年),擢福建巡抚。在知曲阜县的时候,徐宗干一次谒拜孔庙后,有幸获得一幅原镌刻于孔庙圣迹殿中的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至圣先师孔子佩剑行教像”墨拓,便刻像为平面线刻,采用传说中的孔子面相,圩顶、隆鼻、海月骈齿,画中孔子宽衣博带。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兴地方教育为己任的徐宗干在保宁真切地感受到阆中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敬拜了府文庙和县文庙后,又巡视了锦屏书院,为激励后学,他将珍藏的“至圣先师孔子佩剑行教”墨拓,命人精美雕刻,“抚立于阆中郡学”,以供川北士子共瞻仰。后来,徐宗干奉旨前赴福建,所珍藏的先圣墨拓也随之带到了福建。作为福建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他在台湾统军统政长达十一年。

    一像牵起两岸孔庙之间的联系(一)

    在台湾,王萌先生发现了这尊“孔子佩剑行教”像与阆中的关系,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后将研究文章被国台办刊物刊发。山东济南杨宝生先生,得知徐宗干也曾在阆中镌刻孔子像,便于2014年6月9日,慕名专成拜访了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史学者王萌先生,得知阆中因文庙迁址,致多次损毁,孔子像碑早已经不复存在,便表示为了“薪火相传”自愿为阆中文庙重镌孔子像。最近,他带着用台南孔子像拓本,精选济南青花岗石重镌的孔子像,再次专成来到阆中,将其敬奉于阆中文庙。

    “泰山、台南、阆中的孔子像是一家,我将把这些拓本聚集一起,装裱成卷抽,效仿至圣先师周游列国的精神,背负卷轴跋山涉水遍访台湾的孔庙,用一像牵起两岸孔庙之间的联系,为弘扬孔庙文化尽绵薄之力”,在同笔者的交流中杨宝生如是说。

    王萌在讲话中对杨宝生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孔子圣象回归安放阆中文庙意义重大,他希望人们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将儒家思想根植心灵,发扬光大。
 


    一像牵起两岸孔庙之间的联系(二)

    当天,郑云代表阆中向杨宝生赠送了礼品,杨宝生同时回赠了礼品。杨宝生还在阆中文庙展示了他收藏的10米长卷“一像牵起两岸情”、12米长卷“怀揣《论语》走天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