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肚翩翩的朱高炽凭什么坐上皇位?人家真是凭本事吃饭!

 山家往事 2019-12-26

《大明风华》已经开播一段时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该剧中,太子朱高炽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印象,甚至主动找到明成祖朱棣,上表请辞太子一位,窝囊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但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却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深受明成祖及朱高炽的喜爱,亦是经常随着明成祖出兵打仗。所以也有人说,正是明成祖看重了他这个皇孙,才把太子一位定在了朱高炽身上。

timg322.jpg照此一说,朱高炽显然是一个毫无能力、毫无作为之人了,那历史上的朱高炽(明仁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战功方面

在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追随燕王朱棣冲锋陷阵,甚至有几次,朱棣眼看着要死于建文帝一方时,都是朱高煦舍生忘死将朱棣救了回来。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朱棣曾拍着他这个儿子的肩膀说:

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说,儿啊,你要努力哦,你大哥身体不好!

这当爹的,也是没谁了,手心手背不都是肉?居然盼着大儿子早点挂掉。

回头看看朱高炽,压根就没上过战场,但是,没上过战场,不代表他没有战功。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timg13.jpg靖难之役初期,李景隆帅五十万兵马包围了北平,燕王朱棣一下子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但是朱高炽仅凭一万人就成功守住了北平,此举一下子扭转了朱棣与建文帝的战略平衡,胜利开始偏向朱棣一方了。

朱棣即位后,每次出征,皆由太子朱高炽监国,钱粮兵马这些调度工作,朱高炽从无差错。正是这种稳定的后方,确保了朱棣北伐的胜利。

站在这个角度上讲,朱高炽的战功其实不比他兄弟少。

2、文治方面

据说,朱高炽体型肥胖,胖到什么程度?平时走路都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行。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行军打仗不行,但他在别的方面有一项突出优点,那就是读书。

《明史》上对他的评价是:用人行政,善不胜书。

显然,饱读诗书的结果是,塑造了他行仁政的基础。

timg323.jpg朱高炽即位后,是为明仁宗。关于“仁”,“慈民爱物曰仁”,这个评价放在朱高炽身上一点不为过。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被册封为燕世子。有次,他和秦世子、晋世子、周世子哥儿几个去检阅卫队,结果他最后才回来,明太祖问他怎么这么晚?朱高炽说,早晨挺冷的,我让那些士兵吃饱饭才检阅。朱元璋听后大悦。

还在当太子的时候,朱高煦仗着军功和朱棣的宠爱,经常构陷他,不过每次都化险为夷。比较严重的一次是他奉命坚守北平的时候。建文帝托人给朱高炽写了封信,要他开城纳降,许以封王。

这事儿被朱高煦知道了,急奏朱棣。这边刚说完,朱高炽就把建文帝送来的那封信原封不动的呈递到了朱棣的面前,自此,太子之位才算稳固。

timg324.jpg更严重的一次是,朱高煦在朱棣生病期间,意图杀害朱棣和朱高炽,事发后被朱棣平定,即便是朱高煦不死,怕是也永无翻身了。按说这个时候的朱高炽什么都不用管就行了。但是,他还是向朱棣求情,最终赦免了朱高煦。“仁义”的名声开始传遍天下。

3、谋虑深远

天下读书人很多,如果朱高炽仅仅因为读了几本书就想坐稳皇位,显然是不现实的,他还有一项过人的本领------谋虑深远。

一般来说,看的远的人,他对于无关紧要的细节的把控是不到位的,或者说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当朱高炽还是燕王世子的时候,朱元璋有次让他批阅奏折,朱高炽只挑选了关于军民切身利害的折子,对于折子里面的错误文字,朱高炽提都没提。朱元璋就问他,这里面的错别字你看不出来?

朱高炽说,我并没有疏忽,只是觉得这些是小错而已,不值得惊动皇上。

明太祖又问他,尧、汤时频频发生水灾、旱灾,该如何对待百姓呢?

朱高炽答,只能是恤民政策。

明太祖龙颜大悦,我这个孙子,有圣人之像啊!

timg325.jpg永乐二年,朱高炽奉诏回京,被立为皇太子,朱棣每次御驾亲征,都有朱高炽监国。彼时,各地多有天灾人祸,急需朝廷进行赈济,朱高炽都加以抚恤,他的“仁义”形象,早已深入明朝子民心中。在这种局面下,朱高煦、朱高燧夺嫡之心更加强烈,经常联合朝中大臣对他进行构陷。

有人就问朱高炽了,很多人在你父皇那边说你坏话,知道不?

朱高煦回了很简单的一句话:

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打心眼里,朱高炽压根就没把那哥儿俩当回事,做好自己的事,太子的位置自然也就稳固了。这看似简单,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

深谋远虑的人,在做事上,大抵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事的时候不拘小节,因为他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洪熙元年夏,山东南部闹灾,饥民遍地,但是官府还在极力的向这些民众收取当年的税金。朱高炽召见杨士奇,让他草诏,免除那里的税收,征粮减半,即刻下诏。

杨士奇说,皇上天恩!但是这事按照程序来的话,应该先知会户部、工部......

timg326.jpg朱高炽说,那些饥民都没粮吃了,救民如救火,如果让户部、工部商议此事,他们定然以镗帑不够为由,拒绝赈济。

于是,杨士奇马上拟诏,即刻颁行。

结语

总的来说,朱高炽能获得明太祖、明成祖两任君王的赏识,自是有过人之处,在大明立国之初,各路猛人如林,没点真本事的话,怕是皇帝都懒得看一眼。站在这个角度上讲,武功、文治、谋略皆胜别人,坐上皇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