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随笔】大片《敦刻尔克》火了,别忘抗战中我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日前在全球陆续上映,好评如潮,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同时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将士的敬意!

可是,很多国人不知的是,在中国,在抗战中,我们也有自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指挥这场战斗的则是时年45岁的卢作孚。卢作孚是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建国之初,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

而卢作孚的航运业最光辉的一页,就是抗战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所不同的是,英法的撤退遗弃了大量的重武器,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撤退却是全面的,因而能随即在重庆周围和四川各地重建起新的工业基地,成为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甚至把中央大学农学院里的良种猪、牛、马、羊、鸡、鸭也放进了专门的舱位安全运到重庆。这次撤退的主力,就是卢作孚先生主政的民生轮船公司。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在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和武汉之后,直逼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这时,双方都盯住了宜昌。这时的宜昌汇聚了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本钱,又成了中国知识界精英高度集中的人才库。当时的中国,飞机少得可怜,铁路被炸得七零八落,公路很少,又不能直接入川。因此,长江水道便成了进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线,成了抗战期间贯通前后方最重要的“黄金水道”。

从宜昌往上游,要穿过狭窄弯曲,滩多浪急、暗礁林立的三峡,且夜晚不能航行。当时距川江每年的枯水期只有40天了,枯水期一到,水位下降,运载大型机器设备的船只根本无法开航。当时运输船只奇缺,特别是能够穿行三峡的更少。依当年运力计算,这么多人员,这么多物资要全部运抵重庆,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谁在此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呢?那就是卢作孚。他巧妙安排运力,准确计划时间,严格维持秩序,经过四十天的苦战,在卢作孚的精心策划和指挥下,奇迹果然出现了:作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收取的路费运费仅为外商轮船公司的1/10,而当日本侵略军踏进宜昌城时,这里已是一座空城。日军此时才如梦初醒。以后他们在作战略检讨中,一直认为占领武汉后没有立即拿下宜昌是一个重大失误。

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1952年卢作孚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