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他凭一己之力拯救150万人

 长安士 2017-09-17

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然而很多网友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距离欧洲万里之遥的中国就已经发生过一场影响远亚洲甚至二战世界格局的大撤退——宜昌大撤退。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这样评价道:“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实际上,相较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大撤退可能更为艰苦,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

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他及时凭借一己之力领导几千人在几十天内撤走了十倍于敦刻尔克的150万人和重要战略物资。


1937年上海沦陷、南京失手,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四川被确定为战时大后方。

1938年,武汉三镇沦陷,大批人流、物流涌向人口仅10万的宜昌城,城内一片混乱。

而当时入川几乎只能依靠水路,而宜昌入川的航道狭窄、滩多浪急。

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货轮

时年 45 岁的卢作孚,正值事业的巅峰期,他创办的民生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

在抗战爆发之后,他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并被委任为国民政府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主管水陆运输。

1938 年 10 月 23 日,卢作孚到达宜昌。

他眼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天上有日军轰炸,地上有10 万聚集在宜昌等待入川的军政两界要员及其部下与附属人员,外加 100 万吨左右的零散物资和不计其数的难民。

而他的任务是:需要在40多天里,要将滞留在宜昌的人员与9万吨重要战略器材物资运送到四川。


在召开公司紧急会议后,他通宵达旦做出一份紧急运输方案——将宜昌至重庆分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斗坪,三斗坪至万县,万县至重庆。

除大型设备、重要物资用专船直运重庆,再从重庆运送奔赴抗日前线的将士外,其他的轮船则进行分段抢运。

“七七事变”后长江中上游开辟的水路航线图

鉴于三峡航道地形复杂,不能夜航,只能抢在白天航行晚上装卸。为此,在三峡航线增添了数个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码头搬运工 3000 多人和大量三峡险滩段纤夫,征用木船850 艘,昼夜不停地装卸运输。

1938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第二次声明,宣称要彻底消灭国民政府,建立东亚新秩序,在华日军加紧了对湖南、湖北的攻占,遭遇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后,日军对宜昌实施疯狂的轰炸。

1938年12月,江水低落,喧闹的宜昌城突然完全宁静下来,卢作孚独自一人在宜昌码头巡视了很久,堆积如山的设备物资已被全部运走,人员也被撤运一空,宜昌大撤退奇迹般地胜利结束了!

紧接着,卢作孚又安排公司各机构继续运送西迁的难民和入川的物资。直到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人,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

宜昌大撤退的终点——1944年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1939年元旦,卢作孚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从宜昌大撤退抢运出的部分单位包括: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厂、兵工署巩县分厂、兵工署汴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宜昌航空站、航委会无线电厂等等,还有国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珍贵历史文物等,在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的同时,也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中国船王”卢作孚接受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事实上,整个宜昌大撤退,一直延续到 1940 年宜昌陷落。

卢作孚公司抢运的这些器材物资,很快组织起钢铁厂、兵工厂、纺织厂,每月生产手榴弹 30 万颗、迫击炮弹 7 万发、炸弹 6000 颗、子弹几百万发、军用十字镐 20 万把。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宜昌大撤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