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花芳迹 | 寻觅雨花石的足迹

 钱首相小泉 2019-12-26

寻找雨花石芳迹 一览文化底蕴。

雨花石,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和中华文化史一样,源远流长。

雨花芳迹 | 寻觅雨花石的足迹

石唯玉雨花石艺术馆

1955年,在南京市区鼓楼冈北阴阳营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品中,在死者的口中和陶罐中发现藏有数十枚雨花玛瑙及其工艺品,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院。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南京人收藏和欣赏雨花石至少有五六千年文化史了;同时也表明,观赏石文化发源于中国。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几乎历代文人雅士乃至皇亲贵族,凡见到雨花石的,无不爱之、赏之、藏之、颂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尚书》又称《书经》,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春秋时,孔子编,距今约2200年,先秦时已有定本。《尚书·禹贡》篇云:“扬州贡瑶琨”。瑶琨为美玉和美石,或曰“似玉的美石”。就是产于古代扬州所辖仪征、六合的雨花石。

北宋(距今约900年)文人杜绾著的《云林石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记述观赏石的石谱。其中有两处写到雨花石:

一是“六合石”:“真州六合县水中或沙土中出玛瑙石,颇细碎,绝大而纯白者,玉色,纹如刷丝,甚温润莹澈。”

二是“螺子石”:“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县灵居岩及它处所产玛瑙无异,纹理莹绕石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

金元时的郝经,为元世祖翰林侍讲学士,他在《江石子记》中记述了他观赏雨花石的审美感受:“水能变石,则天地能变水,气复变天地,而道复变气”;“今日之石子,亦前日之泰山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空前未有的雨花石热,一批文人雅士,为雨花石著文、立谱、咏诗、绘画,雨花石文化进入繁盛期。

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林有麟的《素园石谱》:“绮石诸溪涧中皆有之,出六合水最佳,文理可玩,多奇形怪状。”“绮石”就是产于六合的雨花石。

“石谱”附有“青莲舫图”是历史上最早的雨花石木刻图。

米万钟的《灵岩石子图》及胥子勉的《灵岩石子图说》

明《一统志·南京》:“雨花台石,聚宝山出。”

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余性好石,尤好灵岩子石。此种出灵岩山之涧中,山在六合,而聚于金陵”。

陈贞慧《秋园杂佩》:“五色石子出六合山玛瑙涧,雨后胭痕螺髻,累累濯出”。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雨花台小玛瑙,止可充玩耳”。

汪元范、陆君弼咏灵岩石诗

徐荣咏《雨花石》诗:“天雨诸香下帝台,大同天子讲经来,尚留子石临江话,恰似房花向日开。”

张岱《雨花石铭》:“大父收藏雨花石,自余祖余叔及余积三世,而得十三枚,奇形怪状,不可思议”。

《雨花石》诗和《雨花石铭》是“雨花石”芳名见诸文字的最早史料。

清初《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著有《六合石子》五言古诗:

五岳五色殊,剖分始盘古;

风日雷雨中,消磨半沙土;

六合精英存,具体父若母;

羽化需千年,伏卵积瑶圃;

山客投满盘,名象各有取;

黑者蝌蚪书,黄者斑文虎;

其一透如冰,朱鲤活堪数;

更有朱砂盘,雕镂出鬼斧;

碧水青苔衣,白云红树雨;

朝霞抹赤城,积雪没天柱;

尤其月夜梅,新花开老股;

中得一石尊,用之统俦伍;

万卷纸层层,精微界丝镂;

莫辨洛与河,羲画秘肺腑;

摩挲五色光,遐想文字祖;

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

孔尚任从观赏雨花石中,联想到古代的“河图”与“洛书”,进而又联想到文字的起源,这种大胆而独特的见解,为研究原始艺术和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是“通灵宝玉”幻化成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据考证就是雨花石。雨花石在南京产于“聚宝山”,在六合产于“灵岩山”,所以,曹雪芹把它神化为“通灵宝玉”。

民国时期,即本世纪30-40年代,王猩酋、张轮远分别著有《雨花石子记》和《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这两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雨花石的产地、成因、审美特征以及他们收藏的雨花石石谱。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几千年雨花石文化史的总结。

如果说,雨花石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那么,如今则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涌现出空前未有的雨花石热。在雨花石故乡南京地区,几乎人人喜爱雨花石,家家藏有雨花石。雨花石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从南京波延到海内外。雨花石展览年复一年,不断举办,除在南京有常年展览外,还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乃至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届人士的赞美。尤其是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举办的“中国雨花石展”,以及199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中国首届雨花石精品大展”,享誉京华,影响海内外。

当代雨花石热,不仅表现在收藏和展览方面,而且,更主要地表现在弘扬雨花石文化方面。十多年来,在雨花石故乡南京,建立了雨花石博物馆;召开了雨花石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雨花石珍品集》、《雨花石鉴赏》、《雨花石谱》、《雨花石珍品赏析》等图集和研究专著,以及明信片、台历、挂历等;拍摄了雨花石电影、电视片;发行了雨花石全国通用电话磁卡;举办了雨花石节;出品了“雨花石”名牌香烟。《雨花石》电影片和《雨花石珍品集》,由文化部外联局发往驻外使领馆,向世界人民展示雨花石之美。从一定意义上说,雨花石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总之,南京雨花石在资源开发,艺术发现、收藏展览、学术研究、内外交流、陈列出版、传播手段、繁荣市场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引起举世注目。

综上所述,雨花石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物,早已成为文化、艺术乃至意识形态,跻身于文明社会,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雨花石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