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老板整惨了

 Excel不加班 2019-12-26

01 奇葩的老板梦

明朝朱祁镇统治时期,朝廷里出了个奇葩。

奇葩是谁?

不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大概不知道。

这个奇葩就是宦官王振,说白了就是电视剧里娘娘口头禅里的死太监。

(图片来网络,下同)

朱祁镇还是太子时,只有9岁,王振当了他的老师。虽然你只有9岁,虽然我现在只是你的老师,但当我把你带大后,你总有当皇帝的一天。而我,一定会光宗耀祖,权倾天下的。

信念真是个好东西。

太子朱祁镇对王振言听计从,当了皇帝,自然就不会亏待他。

有了皇帝的信任,在夺权大路上,就算有绊脚石或拦路虎,这都不是事儿。

上任皇帝留给朱祁镇的重臣,老的老,死的死,对王振来说,都构不成威胁。

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间风光无限啊,堪称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太监。可这位太监并不满足,荣华富贵和权势算什么?我也是有追求的好么?我要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虽然我是个文人,但我也要像我的偶像(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一样,横戈跃马,一扫千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后来王振的所作所为,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一定会被他的这位重孙子的助理给气活——这种奴才也配当我的粉丝?

谁说不行?我还可以当网红。

王振等到机会了。永乐十六年(1418),曾被当朝皇帝朱祁镇的曾祖父朱棣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命的蒙古人的后代也先,在大明北方边境蠢蠢欲动,挥刀出鞘,跃跃欲试,企图重夺中原,恢复昔日元的天下。

事发紧急,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惊呆了。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异常兴奋。

此人就是王振。

王振并不是朝廷的武将,更不是主战派。对他说来,这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我等了很久了,现在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报负了,哈哈哈哈。

为了个人KPI达标,他开始人模奴样地策划。

也先率领的蒙古人已从先辈惨败的噩梦中恢复了元气,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当时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大明边境无法抵抗,某些地方的守军接连失利。原定派武将带兵作战,此时,在王振的策划下,皇帝朱祁镇要亲征了,不顾群臣的反对。

统领是谁呢?王振。

多少兵力?二十万。

准备多少时间到达?不到五天。

开什么玩笑?

你的偶像(朱棣)远征前,会征用大量的民工,准备车马,运粮队,光是安排后勤时间就长达几个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一个奴才,半个文盲,7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7月17日就要带兵出征(具体时间参考《明朝那些事儿》),且不说开动员大会鼓舞士气,就你那娘炮声音,得配个专业话筒。

02 把老板整下来,把自己整死

王振天真地认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多敌少,就像街头群架,人多就赢。事实上,当时也先的兵力确实少的可怜。有多少呢?两万。

《明朝那些事儿》有一段描述了这位脑子进水的宦官:

他从前不过是小小的学管,还是个学艺不精的学官,后来成了宦官,然而这位身残志不坚的仁兄居然一下子当上了二十万人的统帅……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设想……

正是王振这种奇葩,指导并折腾着二十万大军,最终酿成灾难。这真是一次糟糕的出行+糟糕的后勤+槽糕的士气=溃败的3次方。

书中是这样写的: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数十年之积累,五十余大臣战死,他们本不该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几天前,王振还做着他的名留青史的美梦。

几天后,愤怒的同胞用铁锤砸得他脑浆迸发。

几天前,二十万队伍从京城出发,浩浩汤汤。

几天后,大军被两万蒙古军一扫而光。

几天前,皇帝还是皇帝,威风凛凛。

几天后,皇帝成了俘虏,大明差点丢了国运。

03 历史是一面镜子

王振这个奇葩,不懂兵法,也没有一天实战经验,不听劝告(也没人劝得了),毫无游戏规则可言,带着自己的老板梦,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老板带到了火坑,把大明带到了危险的边缘。

文章写作参考了“当时明月”著作的《明朝那些事儿》,当然,书中的语言,比我写的精彩百倍。每当看到这段历史时,卢子总有一些感想:如果把皇帝比作老板,把大明比作公司,王振就是老板手下的某个员工。历史是惨痛的,现实虽然没这么严重,但有时也极其相似。

一个员工,在公司,有着特定社会属性,他的角色,首先是为公司和老板服务,而不是自己替老板去圆梦。在这个大前提下,所谓的KPI必须以公司目标为出发点,而不是个人(当然,个人也可超目标完成)。其次,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只让自己爽。

举个例子,有的人,学了几个函数后,就开始飘。做的表,写出来的函数,只有自己看得懂,自以为在老板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其实,这样做,不但浪费老板的时间,还让老板懵逼,老板是相当不爽的。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你把所有人变得和你一样厉害,让他们都看得懂你写的复杂公式。

某天,群内聊天感悟。


大神们,怎样将左边的格式批量转为右边的格式?

我的天啊,你这是要累死队友的节奏!

卢子发了感概后不再发言,而其他群友各出奇招。

有人说用分列再结合Word,有人说借助VBA,不过都是提建议没有出手。最后有好心的读者帮忙写了一个很牛B的数组公式,输入公式后需要按Ctrl+Shift+Enter结束,跟普通公式不一样。

=MID(LEFT($A2,SMALL(IF(FREQUENCY(ROW($1:$49),((MID($A2,ROW($1:$49),1)>"Z")=(MID($A2,ROW($2:$50),1)>"Z"))*ROW($1:$49)),51,ROW($1:$50)),COLUMN(A1))),SUM(LEN($B2:B2))+1,99)

源文件

我不禁产生了疑惑,你们用Excel是来干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折腾自己,同时折腾别人?

这样的数据源,即使提取出来数据后,又有什么用途呢?可以直接对各种材料统计数量吗?当然也是可以的,再花很长的时间,写一个超级公式或者VBA的代码。但这样有意义吗?

就以这个例子来说,完成各种统计,至少要半天时间才可以,如此低效率,你老板知道吗?职场上并不存在任何炫耀技能,老板要的是效率!效率!除了效率还是效率!!!准确而又高效。


学函数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卢子,清华畅销书作者,《Excel效率手册 早做完,不加班》系列丛书创始人,个人公众号:Excel不加班(ID:Excelbujiab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