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华过人,因人废字一声叹息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19-12-26
字是工具,也是心性。品字读人,以史见今。

我们先从和珅讲起。

和珅的故事和形象,大家都已经从电视剧上了解了不少。简单来说就是擅长溜须拍马、身居高位的大贪官,等靠山乾隆一倒,就被新皇帝抄家赐死,结果抄出来相当于朝廷15年的财政收入,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显贵一时,名裂后世,终年仅49岁。而他的政敌们当年被他排挤打压,反而得享天年,纷纷活到80多,且入祀贤良祠,获得谥号。

▲和珅画像

这也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许也是造化弄人,毕竟历史上厚黑玩家也不都是不得善终。不管怎样,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和珅,看他的故事,再看他的字,也许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1、和珅之帅 

与电视剧里看起来油腻狡猾的和珅不同,历史上的和珅是个被盖章认定的大帅哥。
古人虽常有画像,但中国古画人像感觉差异不大,我们先来看别人怎么评价的。
和珅妻子冯霁雯的爷爷,历任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的冯英廉说和珅:“相貌白杳而英俊”。和珅作为姓钮祜禄氏的正红旗满人,这个联姻还是不错。正红旗属下五旗,且是下五旗中佐领及兵马都最少的。和珅父亲是福建副都统,阶品是正二品,而东阁大学士是文官正一品,按现在算是副国级和正国级的家庭联了姻,中间还跳升了一级从一品。和珅父亲早逝,这个带点高攀的联姻,无论如何有优点才能被看中。冯英廉还评价和珅:“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看来,虽然身份略低,但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华,都颇得丈人家喜欢。

▲和珅画像

还有一个当年评点过和珅相貌的人叫乔治·马戛尔尼。这人是英国人,就是那个率英国使团见乾隆,因为要不要叩头起国际争执事件的当事人。乾隆帝要马戛尔尼跪拜,他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乾隆帝很不高兴,最后还是妥协,准了只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尽管看起来咱们皇帝让了步,但实际上马戛尔尼的这次出使整体来说是不顺利的。虽然带了些武器钟表作为礼物,但提了六项要求通商免税,被清廷拒绝。这些礼物乾隆没觉得多新奇,连马戛尔尼自己看了清廷物品也觉得惭愧。
于是,在他的随员安德逊回忆录中记录这次经历是:“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这事后来还被一些史家渲染为“马戛尔尼访华受到清朝不平等的待遇,成为导致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这个观点后来被分析认为不成立,但足以见到点这个人的历史重要性。也是,能在历史上留了名的都是人物。
扯得有点远,说回他八卦的和珅。话说马戛尔尼带使团访问大清国,和珅作为政府代表接了国书。在他后续的回忆录中,对和珅的印象是:“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看到没,又是“白皙”、“英俊”,可那是1793年,和珅已经43岁,怎么也是中年人吧,居然没有油腻,还白皙英俊呢,怎么也不会是电视剧里的样子。估计电视剧里的反派不能帅,要不观众就不会觉得他坏。
如果说这两个评价一个是丈人看女婿,一个是带点讨好心理的外国使节,眼中都有滤镜。那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和珅与年贵妃

野史说乾隆(弘历)做太子时,看中了雍正的一个妃子。乾隆的妈为避免影响儿子继承皇位,惹出祸事,就赐死了那个妃子。妃子死前留话给弘历,说二十年后再相见。弘历痛不欲生,咬破手指给妃子额头点了一个记号,并发誓二十年后有缘以此相见。巧不巧的就是,二十年后,乾隆第一次见到和珅就觉得酷似那个妃子,额头也有红记,出生年份居然就是妃子死去的那年。于是,乾隆就此把和珅留在了身边。这是野史,跟正史略有出入。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这样看,如果和珅长得不好看,会有人传言他是妃子转世么?
所以,流传下来的和珅画像中,他真的是一幅清秀模样。至少比同期的纪晓岚画像好看多了。 

2、和珅之才 

和珅从小有点苦,虽然生在高官之家,可三岁没了娘,九岁死了爹。幸得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个偏房保护,才没有被赶出家门。从此发愤苦读,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深得老师喜爱。但是科举不顺利,名落孙山,19岁的时候靠承袭补了个三等的轻车都尉,这是个给功臣外戚们的爵位,没有实权,三等也是最下等的级别。
后来听了老丈人的建议,放弃科举入仕,22岁时去做了粘杆处侍卫。这个岗位不太入流,如果不是负责人的级别,一般都是贵族家里的家仆也就是包衣从事。明面上是给皇家粘蝉捉蜻蜓,随侍皇帝娱乐,暗地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滴子”特务组织。小特务薪水不高,但能每天跟随皇帝。于是机会总是能被聪明且有准备的人抓住,一个副国级官员的儿子,正国级官员的孙女婿,就从这里开始发迹了。
和珅最初展露了什么才华?首先,科举没上榜,书还是读好了。
当皇帝侍卫时,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这么生僻的典故都听得懂,感觉很有学识的样子。你可以觉得也许是会察言观色猜出来的,但还有一次就是真功夫。另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

所以呐,如果一般的皇帝侍卫都像电视剧里那副蠢蠢的样子,和珅能不崭露头角么。

做了粘杆处侍卫的第二年,他就被任命管库大臣,管理布库,由于布库存量大增,益发获得乾隆赏识。就此一路高升,乾隆四十年(1775年),25岁时做了御前侍卫,同年获封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正二品,比他爹当年的权势还高点。30岁,1780年,通过严刑逼供获得证据,成功查办了云贵总督李侍尧案,升至户部尚书,等于当今的财政部长。30岁的财政部长,放到今天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

乾隆还点评和珅:“臣工中通晓西番(藏文)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到34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已经成为朝中四大势力之一,管吏部、户部,封一等男爵。虽仕途也有波折曾被降级,但整体大权在握。如果说官官相斗是常态,和珅的聪明在于,他一方面揽权敛财,又很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权财给老板——皇帝把事办漂亮。

乾隆爱南巡。到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和珅已经有足够势力命地方进贡,未花国库一分钱就让乾隆风光地走了一遭。

所以呢,文字功底上有能力,官官相斗有能耐赢,又会逢迎上意敛财帮皇帝办事。没两把刷子哪里站得到万人之上。 

3、和珅之字 

和珅书法,故宫有收藏,其书法融欧、颜、柳于一体,颇具书卷气。如果单看和珅的字,严谨细致,端庄沉稳,称得上造诣深厚。

▲和珅书法作品

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对乾隆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帝,下功夫学诗、写诗、练字。聪明人下决心要做什么事,成果大抵总是不赖的。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和珅的字迹刻意模仿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乾隆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后期有些诗匾题字,也干脆交由和珅代笔。据说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帝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的。可见和珅书法之水准。
但是,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品历来高于书品,所谓因人废字。和珅的一生,大抵就是一个又帅又精明的能耐人儿,长于讨好上级,贪婪敛财,不得善终,也就基本被全盘否定。

▲和珅书法作品

我们身边讨好上级的比比皆是,贪婪敛财的也屡见不鲜。编剧鹦鹉史航在电视剧里的台词写得入骨,不贪怎么办事?真相远比史书复杂,和珅权倾一朝,乾隆垂暮之年,上朝时靠和珅解读圣意。
据说,后期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和珅也因此引发了嘉庆的痛恨之心。
换个角度想,和珅要想讨好皇帝,必然需要足够眼线和人脉获取信息,这种人脉就成了双刃剑,带来了宠信,也得了猜忌。终归和珅被嘉庆赐死了。且乾隆正月初三驾崩,嘉庆十天后就颁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

▲和珅书法作品

和珅精明一世,死前仍赋诗认为自己“怀才误此身”,恰恰就是倒在了权和钱的钢丝线上,他的精明仍不足驾驭他手中的权和钱。
这个时代,人品好像很难评说高下。价值观激荡的当下,传统的孝顺也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不认同。由此,我们更加可以去参考比较别人的故事,选择自己认同的坐标系。

▲和珅书法作品

有人以写字为修心养性的法门,有人作为立足企身的工具。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的对错,但见做选择的见识高下与后果预判的担当能力。
字如其人,也不尽然;流于其表,难见本质。字背后的故事,跟字一样值得品读。
字是工具,也是心性;前人印迹,后人之鉴。 
你怎么看和珅的字?欢迎在评论里一起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