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元凶!百分之五十的感染率!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你知道吗?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26

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很多疾病都可以得到了有效医治,但相应的,很多其他疾病也在人群中广泛流传,其中癌症就是当代国人谈之色变的疾病。

在诸多癌症中,尤以胃癌更甚,毕竟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胃癌高发国家,且罹患胃癌的致死率也是高水平的。

一谈到胃癌,可能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想起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叫做幽门螺杆菌。以前这种细菌还不能引起重视,但现在随着肠胃疾病的高发,幽门螺杆菌也逐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制造出一股恐慌的氛围。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号称'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情。

一 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在本质上是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胃部。它的主体形状为螺旋形,微厌氧,且对生长的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1983年首次从罹患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患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成功,进入大众视野。

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再次被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列为I类致癌物。

国外对其命名为H.pylori,也就是我们体检中常见的HP感染。

二 幽门螺杆菌究竟有哪些危害

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胃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体内的微生物早已不在容易造成恐慌,但此细菌比较特殊。

众所周知,人体胃部是强酸环境,很多细菌都难以存活,而幽门螺杆菌是唯一在胃部存活的微生物菌群。

我们知道,该细菌首次出现是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患者的胃粘膜组织中提取出来的,也就是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基本也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其次,据研究表明,在感染患者中,其中又有15%到20%之间会发生消化性溃疡,5%到10%会发生消化不良。

消化性溃疡和消化不良都是常见病,自然不易造成恐慌,但一旦涉及癌症,那问题可就大了。

三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这句话严格意义上说来是有问题的,但不得不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致死率在世界癌症当中仅次于肺癌,但产生胃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数因胃癌致死的患者都是因其在确证时已经属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至于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这里面略微有些复杂。

目前国际上对于引发胃癌的确切病因还没有共识,我们现在可知的胃癌主要与遗传、饮食结构、细菌感染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医学界公认的大多数胃癌产生过程则是: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不典型增生——晚期胃癌。

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患者基本都会存在慢性胃炎,所以幽门螺杆菌因此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始动因素。

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一定会导致胃癌呢?

误区就在这里。

从胃癌发生的过程来看,慢性胃炎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病变,目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基本有50%,而最终罹患胃癌的患者在1.8%左右,患病率还是极低的。

四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

说到细菌,很多人都会问它会不会传染。

答案是肯定会传染。

从感染率高达50%来看,如果不会传染,很难有如此之高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那么它是从哪些渠道感染的呢?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母婴传播、粪口传播、口口传播、医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胃口传播、动物源性传播等方式。

其中常见的有唾液传播,母婴传播,水源性传播和口口传播。

这里面仅根据字面意思即可理解,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高发病率的其中一个原因。

五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在预防上,我们首先可以从其传播途径来看。

第1, 如果是唾液传播,口口传播。那么在饮食时,我们要注意使用公筷,最好可以分食;同时伴侣之间如果在发现感染的早期症状,也要避免接吻。

第2, 如果是水源性传播,我们要注意饮水的卫生和安全,尽量不食用生水,不在野外贸然食用泉水或河水。

第3, 在饮食结构上,我们也可以善加调整。比如说酸奶当中含有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每天一杯蜂蜜水,蜂蜜的抑菌作用也针对幽门螺杆菌;还有大蒜中的大蒜素以及西蓝花都是很好的抑制螺杆菌的食材。

六 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医治

在国内,常有患者对消除幽门螺杆菌而感到困扰,对于是否彻底消除也是各有争议。

目前在国内,医生的常规建议都是一旦确诊,最好彻底消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但其中涉及到经济因素和联合用药时某些不适用人群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在身体因素和经济因素都许可的情况下,还请及时就医,将胃癌的早期致病因子扼杀于摇篮,终归是利大于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