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阿凤ok 2019-12-26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本类处方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楚,口不渴,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

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感邪有轻重,因此风寒表证有风寒表实与风寒表虚之分,可通过辨证,根据患者体质及受邪轻重,选用大椎大杼后溪风池合谷列缺肺俞太渊迎香束骨等穴组方。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解表祛寒方

[组成]:大杼、风门、合谷、复溜、列缺、肺俞。

[操作]:浅刺。合谷针用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除合谷穴外,余穴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潮红为度。灸后在大杼、肺俞穴拔罐10分钟。

[功效]:解表祛寒,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全身酸楚,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风疹等疾病。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初期见有风寒表实证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

头痛尤以眉棱骨为甚者加太阳、阳白;

鼻塞流涕者加迎香、印堂;

咳嗽、气促、痰多者加定喘、膻中。

[方义]:太阳主一身之 表,邪闭太阳,故取足太阳经之大杼、风门宣通太阳经气,解表散寒。太阳与少阴相表里,佐以足少阴经之复溜,解表发汗。肺俞配列缺可宣通肺卫,开泄腠理,止咳平喘。手阳明经之原穴合谷疏利阳明,既可增强祛风散寒、解表宣肺的作用,又可防止外邪向少阳、阳明传变。补合谷,泻复溜为前人发汗解表常用的配伍方法,正如《拦江赋》所云:“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风杼解表方

[组成]:风池、束骨、大杼、迎香。

[操作]:风池穴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余穴针用泻法。持续行针2分钟出针。

[功效]:祛风散寒,通阳解表。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风寒表实轻证。症见鼻塞流涕.咽痒喷嚏、咳嗽、恶寒重发热轻,周身酸楚,舌苔薄白,脉浮。

主治疾病: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流感初起,感冒轻证。

[加减]:

腰背酸痛不适,可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线。用推罐法自大椎向下推至腰部,再向上推,最后停留在肺俞穴,留罐10分钟取下。

[方义]:艾灸风池可疏风散寒。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辅以束骨、大杼解表祛邪,通阳散寒。寒邪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佐以迎香穴宣肺利窍,以治鼻塞流涕等证。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解表化饮方

[组成]:大椎、合谷、列缺、肺俞、定喘、阴陵泉、膻中。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肺俞、定喘、大惟穴也可用艾条温和灸30~40分钟。针灸后在肺俞、定喘、大椎拔罐10分钟。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表寒引动内饮而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白清稀,气喘,甚者不能平卧,或肢而浮肿,口不渴,舌苔溥白而润,脉浮紧。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心力衰竭而伴发上呼吸道感染。经加减还可治疗急性肾炎引起的肢面浮肿。

[加减]:

痰涎壅盛加中院、丰隆;

头面浮肿加偏历、水沟:

身肿尿少加中极、膀胱俞;

肢体痛楚加昆仓、温溜。

[方义]:大椎、合谷散寒解表;列缺、肺俞宣降肺气、通利水道;阴陵泉建脾利水,涤痰化饮;定喘配膻中,宽胸理气,宣肺平喘。诸穴相五,表寒得散。肺气得宜,水饮得化,则发热恶寒,咳喘身肿诸症可除。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风寒项强方

[组成]:承浆、风池、风府、后溪、申脉。

[操作]:针用泻法。强刺激。承浆、申脉,后溪穴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风池、风府穴可加用温针。

[功效]:疏风解肌,温经通络。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邪滞经脉,津液不能敷布而致项背强直、疼痛,无汗,恶风,脉浮紧。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外感引起的头痛项强痛及颈椎病、肩颈综合征、落枕等疾病。

[加减]:

伴有恶寒发汗加合谷、大椎;

颈项疼痛不能回顾加天柱;

肩背疼痛加肩井、天宗。

[方义]:方义本方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后溪和足太阳膀胱经之申脉、两穴同为八脉交会穴,一通督脉,一通阳跷,为治疗头项肩背强痛之主穴。辅以风池、风府,既可疏散在表之风寒,又可疏散颈项局部之气血不通。承浆穴与颈项相对应,是为阳病治其阴,为对应取穴。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伤寒头痛方

[组成]:百会、合谷、列缺、风池、攒竹、头维。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

[功效]:疏风通络,温经止痛。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感受风寒之邪,留滞于头部经络,气血被寒邪痹阻而致头痛,畏寒怕风,咳嗽,鼻塞,身疼无汗,舌苔薄白,脉弦紧。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引起的伤寒头痛。经加减化裁还可治疗,一些慢性头痛,如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脑外伤后遗头痛,鼻源性和眼源性头痛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痛。

[加减]:

若前头痛加上星、阳白;

头顶痛加前顶、四神聪;

后头痛加天柱、后顶;

偏头痛加率谷;

痰浊头痛加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用三棱针点剌阿是穴。

[方义]:头为诸阳之会,故取督脉之百会配足太阳膀胱经之攒竹,;足少阳胆经之风池;足阳明胃经之头维以疏通诸阳经之气血郁滞。风寒郁表,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谷,原络相配,宣肺解表,发汗散邪。《四总穴歌》曰:“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故列缺、合谷两穴治疗头面诸疾,尤为适宜。太阳穴点刺出血,可疏通局部之气血闭阻不通。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风寒表虚方

[组成]:风池、列缺、肺俞、足三里、合谷、复溜。

[操作]:复溜穴用补法,合谷穴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可用艾条温和灸风池、足三里、肺俞穴10~20分钟。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素体表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表虚外感。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或咳或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气管炎,支气管炎辨证属表虑,卫气不固,营不内守者。

[加减]:

鼻塞不闻香臭可加迎香、印堂;

头项强痛加后溪;

兼喘咳加定喘、膻中。

[方义]: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故见头痛项强,鼻塞哕逆,取肺俞配列缺,宣通肺气。风先袭上,故取风池疏风通络。卫气不固,营不内守而见自汗出,故取足三里益气固卫,扶正祛邪。泻合谷、补复溜为前人止汗的常用配伍。且合谷与列缺原络相配,可宣肺散寒;复溜与足三里相配可益肾健胃,固表止汗。诸穴合用,可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解表和中方

[组成]:外关,合谷、膻中、中院、足三里。

[操作]:针用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间断行针。脘腹部可用艾盒温灸。

[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症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对胃肠型感冒,或素有脾胃气滞,或肝胃气滞而兼外感者尤为适宜。

[加减]:

恶寒身热重者加大椎;

鼻塞流清涕加迎香;

胸脘痞闷甚者加内关;

腹胀便溏者加阴陵泉、天枢;

肝气犯胃者加期门、阳陵泉。

[方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大肠与肺相表里: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三焦主气所生病。两穴配伍,宣肺理气,解表散寒。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两穴配伍,理气化滞,和中降逆。膻中为气之会穴。佐合谷、外关宣肺止咳;佐中脘、.足三里理气降逆。诸穴相伍,可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温寒化湿解表方

[组成]:风门、合谷、中脘、脾俞、上巨虚、天枢。

[操作]:脾俞穴针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中脘部可置收盒温灸。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湿。

[主治证候与疾病]:

主治证候:本方适用于受寒饮冷,风寒外束于表,食滞内停于里。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不欲饮食,胸腹胀痛,腹泻,舌苔白腻,脉浮。

主治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或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再兼外感风寒,太阳与太阴同病之急性胃肠炎。

[加减]:

发热甚者加大椎;

头身疼痛,项背拘急可于针后在项背部拔罐:

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甚者加内关、梁丘;

腹泻甚者加大肠俞。

[方义]:风寒外束于表,故取合谷、风门以疏风散寒,发汗解表。饮食停滞于里,故取脾俞、中脘健脾利湿,消积化滞。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募合相配理气止痛,化湿止泻。中脘加用艾灸,可外解表寒,内化湿滞。

传统针灸辩证处方 解表方—疏风散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