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昵称32901809 2019-12-26

其实,无论是熟知程度还是后世影响力,宋徽宗的“瘦金体”相比“宋四家”都毫不逊色,但是,为什么宋徽宗的“瘦金体”会挤不进“宋四家”?

宋朝文化高度发达,文学大家灿若繁星,在书法方面,有“宋四家”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苏黄米蔡是指: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其中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纵横拗崛,米芾的俊迈豪放,蔡襄的浑厚端庄,各具仪态,堪称精品。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意革新,各具所长。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然而宋代最知名的书法其实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金体”,“瘦金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也堪称一绝。瘦金书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宋徽宗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宋徽宗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徽宗的瘦金体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宋徽宗造诣这么深,廋金体这么牛,但为什么宋代四大书法家里没有宋徽宗呢?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首先牵涉到中国传统文化书法里的藏锋,其实,藏锋也是中国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露锋芒、低调内敛、韬光养晦,向来被中国人奉为上策。

宋徽宗的书法则不然,它像走在危险边缘的美,使人爱恋,也使人害怕。收藏在台北故宫的“秾依翠萼,焕烂一庭中”,每一个字都是光的闪烁灿烂。宋徽宗把汉字线条做得锋芒毕露,“锋”与“芒”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禁忌。书法讲“藏锋”,正是因为整个儒道的主流传统都不鼓励“锋芒毕露”。“锋芒毕露”是要遭忌的,会遭天谴。老子哲学总认为“锋芒”是最容易折断的地方,不可长久。

书法美学讲“藏锋”,讲“棉中裹铁“外柔内刚”,其实都是在书法里放入了人事的学习。苏轼许多线条都是“棉中铁裹铁”,在灾难痛苦是隐忍收敛,把顽强的生存意志内敛到外面不容易看出来,变成“藏锋”,把“锋芒”藏起来。“锋芒”是会伤别人的,当然,也会伤自己。

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宋四家”的书法究竟孰强孰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作为帝王,宋徽宗发展出与传统汉字美学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锋芒”的鼓励。“瘦金体”把所有应该“藏”的“锋”全部外放,闪烁灿烂到刺眼。瘦金体漂亮就漂亮在锋芒毕露,到处都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帝王就应该更有霸气,正是这种锋芒毕露,才使得瘦金体更有魅力。

有人认为宋徽宗的书法缺少变化,瘦金体仅为一姿一态,苏黄米蔡的书法则千姿百态。还有人说,中国讲究长幼尊卑,王对王、将对将,臣子怎么能和君王并列!这也许就是前人并没有把宋徽宗的瘦金体列为宋四家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