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音乐]印象 || 吴羿明

 摄影与诗歌 2019-12-27


吹向空茫苍苍的笛声

吴羿明《印象》素描

文 / 安波

《印象》是一首长笛独奏曲,写于2013年。对吴羿明来说,这是他的而立之年。但此时,拿了美国皮博蒂音乐学院2万5千美元奖学金、师从作曲系主任、罗马大奖获得者Michael Hersch攻读硕士学位的这个年轻人,却陷于苦恼、焦灼竟至于沮丧中。

“……爸爸,其实我对自己有点没信心了,太苦太累了,我看不到尽头,而且30岁年龄大了,觉得还是这么差……”留美期间,吴羿明常与父亲通信联系。这段话保存在2013年4月9日的skype记录中。

这年的3月28日,是长笛独奏曲《印象》在皮博蒂音乐学院小演奏厅首演的日子,却没文字记录。因为演出当天顾不上联系。之前,他向父亲提过乐曲写作、排练的片言只语。演出前一天,也有父子对话:

羿明:明天演出争取最好,从小的机会积累起来。

父亲:万一演砸也没什么,你要有这种豁达心态,才超脱出芸芸众生啊。

实际上,吴羿明已不满足这个小机会了。


吴羿明获得2006年第十二届中国文华音乐作品创作奖证书

2007年,吴羿明23岁在读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时,就创下大型交响乐国际比赛最小年龄获奖记录,以一部三管编制管弦乐《梦的回忆》获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三等奖。2008年,管乐交响曲《空想的花园》又获比利时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2010年,管弦乐《镜子里的圣徒》再获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举办管弦乐作曲比赛“宝马创作奖”,在三百余部各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四个获奖选手中最年轻的作曲家。初出茅庐就一路直攀音乐高峰的幸运儿,入学皮博蒂音乐学院后,依然沉浸在大型交响乐写作中。而留美生活一经展开,才让他意识到把获奖“运气”转为“实力”是如何艰难的一件事。

撞在现实的巨石上,梦想成为“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一流作曲家”的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不切实际。刚入学时,作为出类拔萃的年轻作曲家进入国际学生的视线,得到许多敬羡目光与交口称赞。在作曲专业上,他所拥有的机会,无论在朱莉亚音乐学院获葛莱美大奖的大师课上展示音乐,还是被小提琴大师皮特在大师课上演奏新写作品,都体现出极大优势。但作曲远不是留学生活的全部。大量枯燥的英语课程、冷淡呆板的学校人事、花样百出的人际社交、琐碎烦累的生活料理、甚至个人失恋受打击等等,让他深感挫败,感到自己没有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一些人对他渐渐疏远,本打算与他合作的也开始冷淡,原先就因他的光彩而激起了“萨里埃利的神经”的人,更不免借机说些嘲讽与讥笑话。

吴羿明2006年获得第九届武满彻国际管弦乐作曲比赛三等奖奖状

而立之年,吴羿明站到了山崖尖端。往前,前路空茫;往后,已无退路。作曲中,觉得自己是神;现实中,为何什么也不是了?孤立中无人可问,向父亲求知,又往往换来更高要求。苦思中,只能自问自答:“我被孤立、被瞧不起,到底是别人嫉妒还是自己差?我有什么资格得到别人尊重?连语言都有障碍,生活都不能自理,别说综合能力。这么看,我就清醒了,我会想办法补足自己。”

意识到大不足,就从细小处做起。初学作曲,从小敏感于细微事物的吴羿明就被老师发现,他手写的乐谱精细得胜过女孩子;当然,偶尔也犯低级错误。

正是从补足作曲外的各种能力起始,他接到了入学来唯一一个作曲委约:为来自韩国的顶尖长笛演奏家写一部独奏曲。他清楚现状不可能再有写大型交响乐的充裕时间,更别提演出机会,而成为一流作曲家的梦想也只能体现在一个独奏中。

在战胜种种困难中,吴羿明把这个独奏曲当成了一件大作品对待。《印象》是他的一部自我作品。他把个人生活转化为音乐表达方式,传统旋律与现代技巧精巧编织,波光、色彩、气息,一件乐器写出了交响乐队的效果,个人情感融汇进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新语汇中,升华为个体生命翱翔于自然奇境中的一声轻喟、一份引人冥想的哲思。《印象》如梦、如雾、如颤动波光,又如德彪西牧神之笛吹起飘渺的生灵之歌;《印象》如水、如风、如旷野田园,又如伯辽兹梦幻乡村中牧人孤独的歌隐没在夕阳中,远处有雷声低鸣,渐归于沉寂。

是的,随着《印象》中最后一声绵长笛音隐入苍苍空茫,排练时,吴羿明听到音响,预感到了这一作品的精致特色已超出前辈大师的同类作品,但没料到正式演出当天竟引发爆炸般的热烈反响。连向来不轻于夸赞学生的指导老师Michael Hersch,演出结束后,面呈喜色地向他索要乐谱与演出作品的录音。本不指望再从别人那里帮到什么的吴羿明,此刻意外惊喜地得到了Michael Hersch和另一个未教过自己的作曲教授为他争取布烈兹大师创作委约的两封推荐信。Oscar Bettison,Ph.D.教授的推荐信说:吴羿明“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强大的作曲家之一。在我们系里,我相信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又说:“我听过他的音乐,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有一个伟大的编织音色的耳朵,并具有明显的音乐思想。他有很强的音乐审美意识,同时开放学习其他成分的声音。总之,他是一个未来的巨大希望”。

有人说,音乐是神圣的花瓣。作曲家谱写的每一个音符,犹如生命笛孔里吹向苍苍空茫又洒落人间大地的片片花瓣,沉静而光洁。


吴羿明2009年获得比利时赫尔贝克国际管乐交响曲比赛二等奖(此照原刊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曲家自述

吴羿明

对我来说,为一个长笛写独奏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写作交响乐,我有更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构思能力与创造性设想。当然,一件独奏乐器,想写出新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本身就具有挑战性。

接受了指导老师Michael Hersch教授牵线韩国长笛演奏家Raul Cho的邀约后,我首先深入研究了西方菲尼霍夫的复杂派写作技巧,研究大量东方笛子的节奏及发声方法。不少西方经典长笛曲,当代日本作曲大师武满彻的作品也给我很大启发。我把精致的复杂寓于简单中,分ABA三个乐段,描写了乡野牧童的朦胧意境与安静的特质。表达方式却不是传统技法,大量微分音随时插入牧童笛子的单纯原声,精细微妙的气息,光与色的生动画面感,拓宽了使人沉静的空间想象力,甚至噪音也描摹出梦幻奇境,清新、有趣,体现出现代音乐技巧与东方式趣味的交融。


 

吴羿明(左四)在2010年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作曲比赛宝马奖领奖现场,左一为评委会主席乌·齐默尔曼,左三为获奖选手授奖的德国宝马公司总裁。

吴羿明简介

生于1983年,11岁学钢琴,19岁师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振民作曲,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毕业。2011年考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蒂音乐学院,师从作曲系主任、罗马大奖获得者Michael Hersch研读作曲硕士学位。

为十个笙与唢呐、箜篌而作的《天鹅的十二月协奏》获文化部第十二届(2006)全国民乐作品比赛创作奖。

三管编制管弦乐《梦的回忆》获2007年日本第九届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第三名,由日本东京爱乐乐团在东京歌剧城首演。

管乐交响曲《空想的花园》获比利时第三届(2008)赫尔贝克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比利时皇家管乐团在赫尔贝克音乐城作首演。

2010年管弦乐《镜子里的圣徒(第二交响曲)》,获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第六届宝马音乐创作奖。

201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蒂音乐学院“Frank D.Willis Memorial Prize in Compos it ion”最优秀毕业奖。

 

吴羿明2010年获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作曲比赛宝马音乐奖奖状

☆ ☆ ☆ ☆ ☆

诗歌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