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除湿寒,中医“三九灸”少不了

 武汉老中医 2019-12-27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在阳气较弱的冬季,三九灸的纯阳作用于人体病灶,能祛除体内寒湿,打通经络,也就是所谓的“冬病冬治、夏病冬防”。

  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李梴《医学入门》。

  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绿色原生态灸法,扶正气、通经络、和气血、调阴阳,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灸法,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已病调养”为出发点,让更多人能拥有健康和美丽。“灸之透诸经,治百病,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说到:“常灸身体关元、身柱等,则瘴气、瘟疫不能侵人也,故吴蜀多用艾灸”,中华五千年传承至今的保健养生术——艾灸,是您对健康追求的第一选择。

  艾叶苦辛,味芳香,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艾灸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艾灸和中医针法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百草之王、还阳草”美称,分为“艾和灸”两个字。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哪些症状人群适合“三九灸”?

  1、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3、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4、妇科类疾病: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

  5、亚健康调理:

  失眠、抑郁、体虚、疲劳、易感冒等。

  警惕: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以及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均不宜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