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

 yuanya321 2019-12-27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张东琪)329日晚七点,华中科技大学第2227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C103如期开讲。气质儒雅的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时在现场结合考古成果为大家讲述中国古代的天文和人文的那些事儿。

 “中西文明的差异在哪里?什么叫文明?”今天讲文明,我们总以西方定义回答,但“文明”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是它首次在史上留下足迹。“龙”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星群走势描摹的形象,龙星出现是星斗回天运行的标志,是对于文明的一种描述。古籍中唐人给出这句话的诠释——“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之意是文的彰显,文就是人的心斋道德,农业社会的古人以天象指导农业生产建立时间,它绝无差错,冯时极富哲理地解释:人同时间从来没有约定,但它如期而至,人们年复一年仰望星空,感悟到时间是最大的诚信道德。人们学习时间道德来修养内心,修养道德可以彰显出来使人的外表“光明”,此所谓“文章”,个人修德以文明,社会礼教而文明,这就是文明。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天文,是人们观察的群星形象,而斗转星移东升西落就是中国哲学的阴阳变化,刚柔即是阴阳,变化从不停止。同天文相对的是人文,文明以止强调相对不变,文明发展依靠传承,传承中人们希望的是以不变形成传统。冯时语重心长地表示,我们应以不变保护文明传承。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观天文变化以察时间变迁帮助生产,观人文礼治来教化天下,故天文是人文的源头。天文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依托,能了解天文帮助人民进行农业生产的人,被认为是可与上天交流的圣人,可能成为部落的领袖,他的统治权是上天所赋予。这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来源,贯穿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帝制,甚至更加久远。

 冯时告诉大家,在距今6500年左右的西水坡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严谨星图规制的墓葬,无独有偶,在距今2500年前后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几近完全相同的星图。相隔近4000年的两座墓葬,有着几乎未变的星图文化,亘古罕见,400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没能磨灭中国文化的传承,细致入微每一个字符都意义深厚长远,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韵味十足、逻辑严密的讲座渐入尾声,冯时希望华中大人能够通过对考古发现真材实料的了解,对我们所身处的文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