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文明以止”:揭示中华文明传承特质,难怪中国会用汉字

 百家杂评 2023-07-27 发布于江苏

简单的划分,世界上存在两种文字,即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其中字母属于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如今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

但问题在于,相比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演化更为简单一点,那么为何中国上古先民却演化出汉字系统,而不是发展出一套相对简单的表音文字呢?其实,背后隐藏的原因,周易已经揭开了谜团。

表音文字的传承缺陷

所谓表音文字,即一种使用少量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正常来说,表音文字很不稳定,会因时、因地、因人的改变而改变,近现代以来因为书籍、影音可以帮助固定表音,但之前没有这样的条件,表音必然经常改变,这类案例比比皆是,笔者就不再赘言了。

表意文字却与之不同,最典型的是中国汉字,属于“音形义”的结合,天南海北读音不同,吴语、粤语等方言数不胜数,彼此也各不相同,但并不妨碍交流,因为古今文字没有什么变化,意思没有什么变化,天南海北之人有着共同的基础——汉字。

因此,相比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更为稳定,其所传达的知识也就更稳定、更准确,不会受到意外因素影响而变化。

中华文明的传承特质

周易记载:“刚柔(阴阳)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古人根据天象变化产生“天文认知”,用以观象授时,然后演变出“人文”,因此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华文明应该起源于天文。

其中,“文明以止”的意思是把相对不变的知识,可以传承数代、数十代,这种稳定的、准确的知识就形成了“人文”,这是中华文明的传承特质。而表音文字易变,表意文字不易变,这就是中国古人选择更利于传承的表意汉字的原因所在。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中中华文明从未断绝,成为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原因肯定很多,但“文明以止”显然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文明以止的历史渊源

在中华文明传承中,“文明以止”的观念极为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以现代思维来看,应与中国农业息息相关。

大约1.4万年前,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先民,已经开始人工栽培稻谷,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比两河流域的早三千年以上。

与其他三大古文明处于热带、亚热带,播种期超长不同,中国四季分明,导致播种窗口期极其短暂。一旦错过农时,后果不堪设想,来年必然挨饿。于是,农业生产中的“农时”需求,刺激了天文——观象授时的诞生,现代考古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天文的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四季分明的农业环境特点,决定了中国传承知识时,必须确保知识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即可以稳定而准确的判断“农时”,这样才能确保及时播种,而不能在甲地可以辨别农时,到了乙地却不行了,或者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后“知识”却无法准确判断农时了。

换言之,事关族群生死,因此这种“知识”必须要能经得起不同地域(古人也常常迁徙)、不同时间的考验。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古人形成了“文明以止”的认知,才会选择更稳定的表意汉字。

需要注意的是,四季分明的国家与地区还有不少,比如北美、德国、法国等,但它们却没有形成表意文字,这就体现出了中华先民的智慧与远见。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如果中国上古先民使用表音文字,以此传承判断农时的知识,就极有可能会出问题,因为一旦时空转变或出现什么意外,那么表音文字的不稳定就可能让人错判农时。一旦错判农时,导致农业颗粒无收的话,后果将是整个族群无法承受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承文明,表音文字的传承缺陷,就决定了中国上古先民不可能选择这种文字,而只会选择更稳定的表意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