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句难倒苏东坡

 云帆高扬 2019-12-27

出句难倒苏东坡

  各位听友:大家好!今天《阿扬说巧对》讲一讲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谈到的出句故事。书的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叙述了王安石给苏东坡出的三个出句,其中之一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这出句是啥意思呢?过去苏州金阊门外到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大约有七里远,走到一半的地方,地名就叫半塘。所以说“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一共七里长的山塘路,走到半塘这儿正好是三里半,这意思通俗易懂,但是却并不容易应对。为什么呢?

  首先,出句用了四个数词,分别是“七、半、三、半”,这“半”字还用了两次。而我们知道对联中运用“数词”,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可以随心随意地用,通常上句已经用过的数词,下句就不能再用,除非是有规律的安排。上联若用了一个数字,下联一般只能用一个数字;上联的数字在哪个位置,下联的数字也只能在相应的位置上,否则就不能成对。而且王安石的这个出句还含有计算,七里的一半正是三里半。

  这出句真将才高八斗的大学士难到了,东坡考虑多时,不能成对,只好向王安石谢罪,走出相府。

  若干年后有位书生以此上句向乩仙(扶乩时请托的神灵)求对,乩仙过了很久才写出对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书生问神仙,为什么对个下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回答道:“我刚刚游遍了神州大地,才得到下句呀。”神仙也觉得为难,何况我等凡人?

  最后,顺便说一下王安石的另外两个出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对一对。

  原文如下:

  “……久闻子瞻善于作对,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以观子赡妙才。”命童儿取纸笔过来。荆公写出一对道: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

  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做三山。……对云: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