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2000年前出门在外的军粮“锅盔”,即是口粮又是身上的铠甲

 梦想童年594 2019-12-27

  “锅盔”是一个日常生活中都经常见到的食物,但是其实关于这个“饼”。它还有着一个特别的发展史。对于面条的发明情况我们一直没有具体的时间阐述,但是根据近些年发现的喇家遗址中,出土的4000年前的面条可以见得,我国在“吃食”这方面有着浑然自得的天赋。

  

  在秦国的时候对于小麦的食用已经有了很熟练的经验,秦人将面饼做的又厚又大,非常的瓷实。在当时锅盔还被叫做是“墩饼”,一个墩饼能达到五六斤重,直径差不多有五六十厘米。因为当时的烹饪条件还很落后,百姓的粮食最常用的就是水煮和火烤,而墩饼就是用当时的土灶烘烤出来的。

  

  秦国在当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的是,关中平原自古就是小麦的高产区,在其他国还在以小米充饥的时候,秦国已经掌握了小麦的做法,不得不说这是秦军优胜的一点。墩饼作为军粮,有其不一样的存在方式。基本上每个士兵可以自己携带墩饼作为粮食,而且是将墩饼两边穿绳,前胸后背各挂一个,就好似形成了后来的“盔甲”一般。

  

  有了这样的负重保护,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阻挡利箭,但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时还能将敌军射来的箭“吃”在身上,久而久之墩饼就被士兵们叫成了“锅盔”。秦国的百姓要是家中有人要出行远门,也会准备“锅盔”当做干粮,一张烙好的锅盔,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保持长时间都不会变质。

  

  于是锅盔这一古老食物就被保存了下来,与之相关的习俗也一并保留至今,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的锅盔已经有了很多的分类。若是来到秦国胜地的代表地——西安,可是要细细品尝一下,这个在古代又能吃又能“抗”的锅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