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12-27

“我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是共产党给了我新的生活,我这辈子没给国家做过多大贡献,死后想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也算是我为国家尽的最后一份力吧。”这是家住南口镇南农社区80岁的刘荫萱老人最后的遗愿。

2019年12月16日,老人因病逝世,遗体由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接走。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却在80岁做出了不平凡的决定

近日,北青社区报记者在南口镇南农社区,见到了刘荫萱老人的大儿子。

“我父亲是一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做出遗体捐献这个决定是在2017年底的时候。记得那天也是这么冷,他把我们哥俩叫回来,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通知,让我联系一下哪里可以接受遗体捐献。当时他的病还不是很严重,只是腰不太好。”刘先生对记者回忆道。

老人年轻时在南口农场工作,曾经从果树上摔下来过,当时没有及时治疗,致使腰伤落下了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严重。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2017年夏天,他和老伴住进了南农社区养老驿站。

从电视里,老人了解到了遗体捐献的事情,于是萌生了这种想法,在与老伴商量之后,得到了老伴的支持。“我父母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家里是我父亲说了算,我母亲都听他的。但是,这件事我们兄弟俩开始是不同意的。”刘先生对记者说。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刘荫萱夫妻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入土为安”这四个字的分量其实是非常重的,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只有“入土”才是最能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心的方式。

“我通过与协和医学院咨询之后了解到,这种捐赠属于无偿的,最终不会留给家属任何东西祭奠,遗体接收部门会统一将捐献者的名字刻在北京市长青园骨灰林生命纪念碑上。”刘先生对记者介绍说,“这其实对于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刘先生将情况对父亲说明之后,没想到他依然十分坚定,“活着的时候,你们对我都很孝顺就足够了,走了以后还能对国家有点用,我很欣慰。”最终兄弟俩拗不过父亲,也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便接受了这个决定。

2018年3月8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刘荫萱老人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刘荫萱老人在南农社区养老驿站

他是一个倔老头

2000亩的林子,年轻时每天要徒步巡视2-3圈

“听到刘师傅决定遗体捐献的事,也许别人会感到吃惊,但是我觉得很正常,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别看他不善言谈,其实心里有着自己的规划呢。”南口农场的退休职工李砺告诉记者,“我和他认识50多年了,是老同事也是老邻居。他这个人不太喜欢说话,看上去没那么合群,对谁都直来直去,但是对工作是绝对的认真负责。”

据李砺回忆,刘荫萱老人当年在南口农场第一分场负责保卫工作,为了看护2000多亩的林子,他每天要徒步转上2圈甚至3圈,就连夜里也要过去走走看看。

他在工作中被大家称为“全面手”,侍弄苹果树、桃树、葡萄藤、西瓜秧……这些农场里的活他都会干。自始至终任劳任怨,寒风中挥锹抡镐,酷暑里施肥打药,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这可能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李砺说。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刘荫萱老人出生在30年代的旧中国,因家境贫寒,他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乞讨为生中度过的,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生活简朴的习惯。他的很多衣服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他不愿意麻烦别人,从剪裁到缝纫都能自己完成。

他是一位老党员

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这是协和医学院吗?把我送到那里去,直接捐赠了吧,我的病治不好了,不要抢救我了,这只是浪费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这是今年10月刘荫萱老人因昏迷送往昌平区医院救治,醒来时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一位党龄40多年的老党员,他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哪怕是病重之际,首先想到的也是国家的医疗资源。

泪目!昌平这位老人让死亡成为生命的新开始

2019年10月南农社区党支部书记看望刘荫萱老人

“父亲对我们兄弟俩的教育十分严格,从小就对我们说,不要比吃喝、比穿着,要比就比学习、比上进,哪怕是考试拿了第一,他依然会因为没拿满分而严厉批评我。”回忆起父亲,刘先生眼里闪着泪光。“父亲用行动感染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他从没对我们讲过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现在的生活,他只能用一生去默默奉献。”

这样一个

身高一米六的瘦小平凡的老人

一个不善言谈的倔强老人

一个生活简朴的普通党员

用实际行动

诠释着初心和使命的真正意义!

用一种特殊的方式

对党和人民做出了终极的奉献!

链接: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

是指自然人及其直系亲属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各地区捐献基本流程

凡在本省居住、无偿的志愿捐献遗体者,可直接到登记接受站登记手续,也可与省红十字会联系,由省红十字会介绍到就近的登记接受站办理登记手续。

志愿无偿捐献遗体者需填写申请,后到附近公证处办理公证。

同时,登记接受站要向正式登记者颁发由省红十字会统一印制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生前未办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手续的,但本人临终前或死后其直系亲属要求志愿捐献遗体,要取得死者工作单位或公证处证明后,才能到登记接受站办理接受捐献遗体的手续。

志愿捐献者可以变更或撤销登记。

但要先办理变更或撤销登记申请公证。

据了解,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

接受站

北京大学医学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志愿捐赠遗体接受站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遗体捐赠站

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受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河南省红十字会遗体捐赠处

广州市红十字会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志愿捐献遗体接收站

南京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站

温州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

文/北青社区报记者 付欣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