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演的哪出戏?进了消化科,却给开出精神病类的药!

 解馋研究所 2019-12-27

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在门诊中常遇到一些特别的患者,患者通常是功能性肠胃不适,比如经常性的反酸,消化不良,打嗝等,说特别,指的是这些反复出现的躯体不适症状,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却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

那是怎么回事?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食生活不规律,以及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胃肠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


这是胃病不治胃,要治心理的问题。患者肠胃不舒服,伴随着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实,这些胃肠的不适的来源,在人的情绪和精神层面,这部分人群大多数是超过65岁以上的老人和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的白领和创业人群。

很多老人岁数大了,身体渐渐衰老,无力在参与更多的社会性事务,再加上子女又不在身边,出现情绪失落和抑郁的症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心态差了,吃饭没有胃口,睡不好,肠胃功能自然变得不和谐,就会出现脏器官上的疼痛打嗝、反酸胃难受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人一旦抑郁了,心情不好,身体各种机能就会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胃肠。这个时候,消化科有经验的医生会给这部分患者配一些抗精神病类的药

我胃不舒服,你给我医头,医心。这听来不是很荒唐?

其实不然,让胃部不适患者同时使用抗精神病类药品,是出于现实的诊断考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精神压力大,休息不好,或抑郁了,都会影响睡眠和饮食,这样长此以往,心病就变成了胃病。

消化科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在胃部不舒服的同时伴有易疲劳、精神紧张、失眠、焦虑、抑郁、植物神经兴奋等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文献报道患该疾病的患者中80%以上伴有抑郁、焦虑、神经质等精神症状。


目前临床上常规性治疗针对这部分患者,多以抗酸、促动力、助消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为主,以及抗抑郁的药物。

进了消化内科,给开出了精神类药品,其实比较符合该有的剧情。抗精神病类药联合肠胃功能调理食品,养胃的同时,也解决了患者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常常能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