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寻宝:干漆夹纻佛像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12-27

干漆夹纻工艺史载东晋时期就已经被应用在佛教造像上,据说是大约公元300年由东晋著名的画家,雕塑家戴逵发明。延至北魏隋朝,到唐代佛教造像技术方面,唐代在上承北朝,隋代遗风的同时,继续吸收外来艺术,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使佛教造像艺术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夹纻”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公元4世纪已发展成熟。工匠先用泥或木头制作像芯,用一层层浸漆麻布反复包裹,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内胎取空,这种繁杂的制作工艺材料昂贵,大漆对操作的气候环境有很大依赖,只有皇家贵族或大型寺院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