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转地理 | 浅谈“乌裕尔河”高考题对地理普遍认知的一些启示(1.1)

 沐沐阅览室 2019-12-27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再次做高考题,又做到了2018年1卷的37题,记得当时曾写过一篇对这题的认知,本次翻到以前写的文,对一些原文中的暇疵进行了修订,重新推出

回想起当时对整套试卷的认知如下:该套卷以“一人一厂一地貌、一游一岛一开发、一河一沟一山水”为设问背景材料,试卷以多个区域小切口、地理事物个性特点为切入点,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从多个主干知识内容方面实现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其评价是: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一带一路、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震后自建、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不敢说整套试卷完美无暇,但在卷中通过浓浓的地理色彩洇染出来的这十来题,最终绽出了璀璨,既考查了解题者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也为老师教学指导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小蹊对这道题的理解如下:

1

特殊现象开拓了新的地理视野

通常在教学中偏重于对大以尺度区域普遍规律的讲述和指导,而对一些特殊区域的特殊现象指导较少,比如该题就可以了解以下几点:

内流河的形成

1

内流河的形成,除了可能是蒸发量大,径流流动过程中因蒸发或中上游用水导致下游无水可流出,还可能是由于遇到周围边地势抬升或河道阻塞,阻住了外流的道路,河水无处可流而成(外流区中内流河的形成)。 

正常的河流

除了这种现象,也可能会有河流袭夺,使某段河流成为内流河哦。

湿地有可能在蒸发大的情况下形成

2

湿地,大家基本上的认知都是来水多、蒸发弱、下渗慢、前行受阻等形成,可在今年1卷37题里乌裕尔河流域扎龙湿地的形成的原因 却让大家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湿地都是蒸发弱(应蹊友要求,粗略的做了下图比较)

其实对湿地的形成而不应该只机械的记忆蒸发弱、下渗弱等方面去记忆 ,对其形成原因的理解应该从:这里要有水(水的来源)、这里要有位置存水(地势低洼)、这里要能长期保持较低水位的水(气候、水循环或其它原因)等几个方面理解。

纬度高有可能蒸发强

3

一般我们的认知里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纬度高的情况下蒸发弱,其实也不然,纬度高的区域也会有蒸发大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蒸发量加大呢?让我们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来再看看吧:

比如本题中提到了湿地面积大,也是蒸发大的一个因素哦

2

联系渠道通畅与物种种群

在本题中问到了如果将内流河恢复为外流河,可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拓展可知如果自然界的某种联系渠道畅通,那么生物的种群可以自由扩展,则该生物的生存空间会更大,从而有利于扩大生物的种群规模,形成统一种群(老、中、青、各种状态都齐全)。(额尔齐斯河狗鱼那道题其实也和此问类似)。

3

学会在特殊情况下的知识迁移

通过本题的解题与思考,对教学中会忽略的现象及一些特殊特殊的解释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会再拘泥于某种普遍规律中,同时也对刘登宇老师经常说的“事出无常必有妖”这句话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原来此妖就是“普遍规律不可以解释的现象”,也就是各种“不良结构”的问题。

由于地理要素间存在着整体性,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分析某种现象的时候不能只拘泥于某种原因,要考虑周全,要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比如本题中我们还要考虑气候变化,降水的变化,考虑由外流河至内流河至湿地面积稳定的时间尺度,这也是官方参考答案只给了降水量变化不大,而小蹊却在当时的自做答案中是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原因,小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创新能力。

最后小蹊认为本题也告诉我们了在教学中要重基础重应用。本题的案例虽以小区域为切入点,但格局很大,要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它告诉了我们:人要尊重自然,要与自然要和谐发展,方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个人认知,不足之处欢迎文后留言交流。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