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版的出行导航——指南车与记里鼓车

 浩然文史 2019-12-28

今天我们在城市里开车,导航和GPS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了。那么古代人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出门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两种古代版的“导航”: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指南车与记里鼓车都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制作而成的机械装置。指南车是采用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系统制成的指向车,记里鼓车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制成的计算路程的车。

1、指南车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指南车是黄帝所制。到了曹魏时期,马钧制成指南车。指南车在晋代成为了卤簿仪仗之一。指南车为4匹马所驾驶,刻木为仙人,着羽衣,立于车上,不论车辆如何转向,仙人的手臂永远指向南方。马钧所造的指南车早已失传。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改造了指南车,但历史文献中都没有关于指南车详细构造的记述。《宋史·舆服志》里对北宋时期的燕肃指南车作了详细的介绍,是研究指南车的重要史料。

据《宋史·舆服志》记载,燕肃的指南车是独辀车,上面立一个木仙人,手臂南指。指南车上共有9个轮,2个足轮,足轮里有2个附足子轮,各有24个齿。再往里有2个小平轮,各有12个齿。在车中心有1个大平轮,有48个齿。大平轮装在车辀上,木人立于大平轮的中心位置。当车子行驶时,先调整木人,使其手臂朝南。在朝前直行时,左右小平轮用竹绳悬挂起来,大平轮与附足子轮不产生传动关系。当车子向右行驶时,车子的后端必然向左转。这时,右边小平轮的绳子向上拉紧,小平轮上去,左边的小平轮下来,插进附足子轮与大平轮中间,三者产生传动关系。利用齿轮的传动来抵消车子转弯时带来的角度,这样,不论指南车怎样行驶,手臂永远指向南方。

指南车(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藏) 

2、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为双辕双轮车,是由汉代的记道车发展而来。有关汉代记道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最晚到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这种可以计算道路历程的车。到后来,因为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所以称为“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又名“大章车”“司里车”,制如指南车,车行0.5公里,木人打1槌。《宋史·舆服志》详细的记载了宋代卢道隆记里鼓车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张荫麟据此对记里鼓车的齿轮机构作了推断。

记里鼓车模型(国家博物馆馆藏)

记里鼓车分为两层,每一层都有1个木人。如图所示,甲为记里鼓车的两各足轮,乙是附于足轮的立轮,有18个齿。丙为下平轮,有54个齿。丁为第一贯心轴,戊为旋风轮,有3个齿。己为中平轮,有100个齿。庚为第二贯心轴,辛为小平轮,有10个齿。壬为上平轮,有100个齿癸为第三贯心轴。在第二贯心轴上安装下层的木人,在第三贯心轴上安装上层的木人。在庚轴和癸轴上装有拨子,用以拉动木人的手臂。中平轮转1周,车行0.5公里,下层木人打1槌。上平轮转1周,车行5公里,上层木人打1槌。[1]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是齿轮传动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它们,我们可以随时知道车辆行驶的方向以及路程。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发明,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机械史和计量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1]参见张荫麟:《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5年第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