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我爱你文摘 2019-12-28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我家大宝咳嗽了,吃点什么能好?

我孩子便秘两个月了,益生菌也没有,这个食疗方要用多久?

我宝宝也是这个情况,这个汤能一直喝吗?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民以食为天,吃能补充营养,吃也能调理身体,这样的理念似乎也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想,为什么简单的食物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中医认为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四气五味”这些小特性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或有益或有害。

“药补不如食补”,懂得了食物中的小秘密,你就能成为孩子的私人调理师,所以,今天的文章一定不要错过了哦。

01、四气五味,是食物自己的“品性”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大家比较熟悉,叫“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不管是谷物还是肉类还是菜还是果,人真正需要的是它里面的“气”和“味”,那么这个“气”和“味”是什么意思呢?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气并不是散发的气味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生存发展,但不是说每个事物阴阳很均衡。

可能阴多一点或是阳多一点,阴胜则寒、阳胜则热,于是就有了寒、热、温、凉这“四气”。

味可以简单理解为味觉

相比气的抽象概念,味可以直接感知,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称为“五味”。

四气五味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关键看怎么使用,于是中医对药食有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使用原则,是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之物治疗,温热的疾病用寒凉之物治疗。

并不是寒凉的食物孩子一定不能吃,或者温燥的食物孩子一定不能吃。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从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来看,日常的饮食,总体应该偏温,更有利于呵护孩子的脾胃功能,增强抵抗力。

但是在一些时候,比如郁热化火了,就要适当吃一点凉性的食物。

所以,功效和性味是双向的,既可以根据性味判断功效,也可以通过功效判断性味。也就是,不了解性味的食物,我们可以根据功效去判断。

就是说任何一种食物,只要是身体所需要的,能够在当前情况下,能够产生滋养作用,就认为有营养。如果不是身体必需的,即便是人参虫草都是有害的。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02、四气五味孩子健康的密码

之前我花了一整篇讲了讲食物的“生冷寒凉”说的其实就是四气里的寒凉属性,感兴趣想要回顾的宝妈可以点击“80%容易生病的孩子,都因为宝妈做了同一件事!”

今天我想把重点放在我们听了很多次的“五味”上。

酸、苦、甘、辛、咸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各有其五行属性。

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

又因其不同的属性而各有所归,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

辛入肺,辛味温通,能散能行,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常见食物有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辣椒、花椒、茴香、韭菜、酒等。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但过食辛味,会耗损肝血而引起筋肪拘急,爪甲枯槁,使肺气过盛,更会对胃粘膜产生强烈刺激。

因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也,所以“肝病禁辛辣”,有肝脏病的人要少食,或不食辛辣类食品。

酸入肝,酸味能收能涩,体虚汗出,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食之有辅助治疗作用。

常见食物有醋、番茄、马齿苋、赤豆、橘子、橄榄、杏、枇杷、桃子、山楂、石榴、乌梅、荔枝、葡萄等。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但过食酸味会伤脾而使皮肉增厚,失去弹性。

脾胃有病者不宜多食酸物,因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所以“脾病禁酸”。

多食酸物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胃肠道痉挛,另外多食酸物令人小便不利,引起水肿。

甘入脾,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功用。

许多食物,从五谷杂粮到肉食、果蔬,大都味甘,所以能养身,补益脏腑功能。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但过食甜味,会伤肾、泄气,而使骨节疼痛,头发脱落。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甜食吃得过多会引起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使人发胖,甚至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并且还可引起身体缺钙。

苦入心,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对于辅助治疗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有帮助。

常见食物有苦瓜、茶叶、杏仁、百合、菊花、白果、桃仁、槟榔等。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燥,毛发枯槁。因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所以“肺病禁苦”。

食用苦味过多,会引起大便泄泻、消化不良等症,因此不宜多食。

咸入肾,咸味能通下,能软坚,有助于通便,消散结块,常见食物有盐、海带、海藻、紫菜、海蜇、海参等。

过食咸味,会令血管变硬,气血流行滞涩不畅,更会加重肾脏负担,因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所以“心病禁咸”。

食物也能调体质,用对了,比吃药更管用

其实,关于吃这件事,以自己为例,我体质偏寒,吃的不当心的时候便便就会变得稀溏,吃雪糕的时候立刻就会有咳嗽的反应。

所以,大部分时候寒性的食物都会控制一下,温开水是常备的“饮料”。

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会比成人表现出的更明显,更容易被影响,食物算是比较重要的营养输入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你问我食疗方要用多久?

其实我更想说,与其寄希望于不能多用的食疗方,不如在日常饮食中好好搭配。

寒性体质就不要贪凉,温和养阳,热性体质,就注意别上火,太凉的食物刺激性大也要少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