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年》爆红的75岁女演员,29岁才出道,张艺谋曾说她红不了:大器晚成靠的是什么?

 bbbo 2019-12-29

有人说,她是一朵迟开的花,历久弥香。

作者:晨夕

这个冬天,古装大戏《庆余年》火得一塌糊涂。
 
除了剧情不落俗套、情节紧凑外,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也让人眼前一亮,上有老戏骨陈道明、吴刚,下有当红青年演员张若昀、李沁、辛芷蕾、郭麒麟等等。
 
当然,除了主角外,配角也相当出彩。而在众多配角中,观众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是戏龄长达46年、凭借《知否》中的老祖母而圈粉无数的曹翠芬。

▲《知否》剧照

去年在《知否》中,曹翠芬将集慈爱与威严于一身的盛老太太演活了,连90后都粉上了,今年在《庆余年》中,曹翠芬又一次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她的表演丝丝入扣,不留痕迹,每一个镜头都极具感染力。
 
其中最催泪的画面,要属范闲离家的那段戏,老太太柱着拐杖,在屋子里徘徊,把对孙儿的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丫鬟喊了一声:“少爷”时,范老太太立马收住脚步,年迈的身体不停地颤抖,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太太情绪的波动。

▲《庆余年》截图

范闲用现代人的方式跟奶奶告别,在奶奶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老太太嘴上说:“这……成何体统”,却在孙儿转身离去后,摸着额头笑了笑。

▲《庆余年》截图

短短一两分钟的镜头,曹翠芬从表情到语气、再到动作,都拿捏得精准到位,将奶奶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网友纷纷留言说:“这段戏真的很走心,几乎是流着泪看完的,范老太太看范闲的眼神,就像我每次离家时,奶奶看我的样子,既温暖又揪心。”

▲《庆余年》剧照

年过七旬的曹翠芬,将祖母的慈爱和睿智演得深入人心,不愧是“国民祖母”。

但曹翠芬今日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出道46年,能持续活跃在荧幕,离不开她背后的努力和坚持。



1944年,中华大地上到处弥漫着战火硝烟,历经多年浴血奋战,国人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一年,曹翠芬出生在上海的一户普通人家,儿时就有了当演员的梦想。

那个年代,谈梦想有点奢侈,尤其是女孩子,很多都是早早嫁人。但曹翠芬却很坚持,她对拍戏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

▲年轻时的曹翠芬

1960年,年仅16岁的曹翠芬如愿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预科班,两年后,她顺利转入本科班。
 
学生时代的曹翠芬很用功,每次编小品、排练她都会拿出所有的力量,争取做到最好,和所有的同学一样,曹翠芬无数次地幻想着,毕业以后可以在舞台上大展宏图,演绎百味人生。
 
千盼万盼,四年的大学生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迎接曹翠芬的并不是星光闪闪的舞台,而是下乡通知单“去农村种水稻”。


多年以后,曹翠芬回忆起当年的情境,语气颇为无奈地说:“那个时候所有的毕业生都一样,留校革命,文艺团体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
 
曹翠芬的青春岁月,都洒在了山西的稻田里,种水稻的日子很辛苦,有时候不穿水靴就要下田,冰冷的河水让人直打冷颤。
 
那会曹翠芬也会感到苦闷和压抑,但她从未想过放弃表演,一边种水稻,一边争取表演的机会,偶尔去北京参加红色话剧的演出。


虽然种田要忍受风吹日晒,但那三年,曹翠芬也收获颇丰,她了解了农妇们的生活和情感,这使她日后驾驭起“农村妇女”的角色,手到擒来,惟妙惟肖。

曹翠芬对表演的坚持,注定有一天她会重新出发,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1973年,电影《南征北战》开始选角色,得知消息的曹翠芬,急忙从稻田里赶回来试镜。
 
她的表演生动、形象,让导演眼前一亮,认定她就是永贵嫂子,但为了谨慎起见,导演又挑了两个月,挑来挑去,谁也比不上曹翠芬,于是敲定由她来出演这个角色。
 
那年,曹翠芬整满29岁,错过了女演员的黄金时代,别人出道是少女,她一出道就是媳妇。

▲《南征北战》截图

29岁才迎来荧幕处女作,曹翠芬分外珍惜,冥冥之中她觉得错过了太多,再不拼命磨炼就晚了。

《南征北战》整整拍了一年,曹翠芬心无旁骛,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塑造角色上,白天她在片场,晚上回去继续背台词。
 
平日里,哪怕没有自己的戏份,她也会留在片场,揣摩前辈们的表演,和导演讨论自己的想法,年近30的曹翠芬,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虚心和周围人学习。


既然没有青春靓丽的容颜,没有正当好的年纪,曹翠芬就在演技上死磕到底,她清楚地知道,演员若想征服观众,演技才是最好的捷径。
 
世间没有白走的路,任何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凭借“永贵嫂子”一角,曹翠芬终于顺利回归,她的表演生涯也拉开了帷幕。

                               


有些人一出道,就会有大把的资源,成为人人羡慕的主角,但有些人注定要走很长一段路,才会闪闪发光,曹翠芬就属于后者。
 
重返荧幕后,因年龄不占优势,等待她的永远都是一些不显眼的小角色,虽然她演技不输人,却只能当“绿叶”。
 
但曹翠芬似乎从不在乎,于她而言,演员不是成名获利的工具,而是她少年时就扎根在心中的梦想。
 
她的心愿很简单“只要有戏拍,就很知足”。虽然饰演的都是小角色,但曹翠芬对角色从不马虎,再小的角色她也会沉下心,反复打磨。

▲《牛角石》剧照,左为饰演群众的曹翠芬,右为15岁的蔡明

在电影《伤逝》里,她只有两分钟的客串镜头,所有人都没当回事儿,但曹翠芬却不然,她认真研究剧本,分析人物,整整排练了4天。
 
最后,把导演都感动了,握着她的手说:“曹翠芬,我谢谢你。”
 
出道十几年,曹翠芬饰演了许多小角色,有些角色甚至都叫不出名字,她被业内人称为“配角专业户”
 
对于这个称呼,曹翠芬不生气,也不觉得低人一等,她很坚定地回应:“如果是艺术上的需要,我甘愿当一辈子配角。”


值得庆幸的是,曹翠芬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因“被忽视”而有丝毫的锐减,她利用十几年磨练自己的演技,静等机会的降临。
 
终于,出道14年后,她等来了人生中第一个主角,在电影《女人国的污染报告》中,她饰演“祖生嫂”,精湛的演技让她备受好评。

那年,她43岁。

曹翠芬的逆转,也证明了那句:熬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曹翠芬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演员,她的优秀需要时间的沉淀,当火候到达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引起他人的关注。

1990年,是曹翠芬的转折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副导演找到了她,问她要照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曹翠芬深知,自己外貌不够惊艳,单凭照片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她毅然拒绝提供照片,而是直接和导演见面。
 
那天,她和张艺谋足足聊了20多分钟,虽然张艺谋对她的评价是:“太平常,不像个演员。”但她没有太沮丧,至少导演并不厌倦和她交流,也并没有否定她。
 
次日,张艺谋要她提供两部以往作品的录像带,曹翠芬就送过去两部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截图

有句话说,你只管努力,该来的总会如约而至。
 
原本不报希望的曹翠芬,在两天后的半夜,接到了副导演的电话,对方只说了一句:“二姨太就是你了。”

那年,她46岁,等来了和张艺谋合作的机会。

为了演好“二姨太”,曹翠芬下足了功夫,她通过大量读书、积累,来了解人物背后的东西。

很多人说“二姨太”坏,但通过深入分析后,曹翠芬发现“坏”的背后,藏着那个时代的生存之道。
 
那是母凭子贵的年代,没有儿子就直不起腰杆,一没姿色,二没儿子撑腰,在深宅大院里要想活的舒坦点,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给老爷生个儿子。
 
为了让人物更丰富,曹翠芬跟张艺谋商量,能否加一句“老爷,我想给你生个儿子”的台词。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张艺谋定的东西,从剧本到台词,基本是不能改动的,但听了曹翠芬的分析后,张艺谋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用心钻研,吃透人物特点后,曹翠芬把看上去温柔体贴,实际上绵里藏针的二姨太演活了,即便是和巩俐、何赛飞搭戏,也毫不逊色。
 
连张艺谋都说:“曹翠芬是个非常好的演员,她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流露,没有表演的痕迹。”
 
圈内人都知道,张艺谋对艺人要求很严格,能获得他的称赞,证明曹翠芬不简单,而凭借此片,曹翠芬还拿下了表演学会的“金凤凰”奖。

▲曹翠芬(后排)与巩俐

演技和名气都有了,可以对自己要求“低”点了,可以不那么“较真”了,但曹翠芬依然如故,对表演她没有丝毫的懈怠。

拿完奖她转身就投入到下一部戏中,外界的鲜花和掌声,她仿佛听不见,这种淡然的心态,才是一个演员的最高配。


在荧幕上,曹翠芬塑造过许多母亲的角色,却鲜有人知,为了表演事业,她从未做过母亲,在那个年代,这个选择显得尤为不易。
 
虽然无儿无女,但曹翠芬却是最受欢迎的“母亲专业户”,靠的是实力,是对角色的深刻钻研和理解,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1992年,曹翠芬接到《杂嘴子》的剧本,在里面饰演大西北的农村妇女生娘。
 
作为上海人,曹翠芬对西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一无所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提前半个月来到了宁夏黄土高原。
 
在那里她和当地妇女同吃同住,她们下田,她也下田,偶尔还会和她们聊聊天,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中。

▲《上海一家人》剧照

通过观察,她还发现一个微小的细节,西北人发音时是“O”字口型,进一步分析后,她找到了原因,因为那里地广人稀,人在外面时不大声喊是听不见的。

因为用心,这个角色被曹翠芬赋予了灵魂,电影播出后,许多人以为她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

▲《杂嘴子》剧照

而真正将曹翠芬事业推向高峰的,是1995年的那部《孤儿泪》,这次曹翠芬独挑大梁。
 
影片中,曹翠芬饰演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她收养了一个残疾的孩子,省吃俭用为孩子治病,这份不求回报的付出和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所有观众。

▲《孤儿泪》剧照

电影播出后,曹翠芬获得了第二届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这一年,她已经53岁。
 
从29岁出道,到53岁摘得影后头衔,曹翠芬整整走了24年,其中酸楚,无人知晓。
 
正因为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和努力,曹翠芬才会在拿到大奖后,从容自信地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个好演员。”
 
别人说这句话,怕是会被黑得体无完肤,但曹翠芬说这句话,外人只会竖起大拇指,因为她配得上。


 
如今的曹翠芬,已经75岁,虽然早已两鬓斑白,但她依旧活跃在各大荧幕上,凭借精湛的演技,赢得了满堂喝彩。
 
许多人说,女演员的寿命短,就像昙花一样,稍纵即逝,但曹翠芬却用行动证明,只要你踏实演戏,虔诚对待角色,哪怕年过花甲,也会迎来事业的春天。


而曹翠芬成功的背后,是一个老艺术家“戏比天大”的高度自律。

拍摄《知否》时,她已经74岁,盛老太太在剧中的戏份又很重,台词量很大,曹翠芬在接到剧本后,说了一句:“这么大的台词量,光靠在现场背,绝对不行。”

为了避免现场失误,曹翠芬在进组前,就开始背台词,研究人物的说话方式、语气等等,《知否》的导演张开宙在提到曹翠芬时,满口称赞:“曹老师所有的作为演员的品德,都是我们的表率。”


所以在别人嚷嚷着“女演员遭遇中年危机”时,曹翠芬却在70多岁的年纪,重攀事业高峰。
 
有人说,曹翠芬是一坛陈年佳酿,愈久弥香,也有人说她大器晚成,前面地基夯实了,才会走得如此久远。
 
但回看曹翠芬的来时路,你会发现,所谓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都离不开,不忘初心的坚持,从一而终的专注和严以律己的自律。

▲《知否》剧照
 
其实,我们都曾经是曹翠芬,拥有梦想,但在追逐的路途中,我们缺少那么点毅力,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最初的赛道,最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曹翠芬却用一生时间专注一件事,哪怕道路崎岖,哪怕曾经看不到希望,她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时区,这种匠人精神,才是最稀缺的品质。

希望你我,在未来的路途中,能够像曹翠芬老师一样,多一份坚持,多一点自律,或许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想不到的精彩。

就像曹翠芬所说的那样:人生多变,但专注做一件事儿,挺幸福的。

◇ 参考资料

1. 谢玺璋.角色比我更重要
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与曹翠芬谈表演艺术与表演教学
3. 电影艺术.从小角色起步与曹翠芬谈表演
4. 电影创作.寻找角色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bbbo > 《8》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