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来势汹汹,提前预防是关键!【蔬菜卫士报 1604】

 深海之星ccpsl0 2019-12-29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茬栽培已经成为现状,从而导致各种病虫害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发生和流行,其中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已成为冬季黄瓜栽培管理过程中危害黄瓜品质的重要病害,严重时会造成30%以上的黄瓜减产,甚至绝收。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又称为细菌性茎软腐病,常在黄瓜病茎和果实上出现流胶现象,后期茎果腐烂,整株死亡,一般瓜条流胶后,其商品性变差,严重影响经济价值。目前,很多地区群友对于细菌性流胶病认识还不够,防治不及时,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病症状

该病在黄瓜的果实、茎杆及叶子上均能为害。果实发病,初期表面正常,中后期果实表面流出白色至浅黄褐色的脓状物,切开果实,其内部组织已变褐腐烂,或呈开裂状。茎杆发病,初期发病部位呈水浸状,有流胶现象,湿度大时,可见大量白色至浅黄色的菌脓溢出。叶片发病,可从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病斑不规则,后期整个叶片腐烂。有的病斑从叶片内部发展,呈现黄色小点,周围有黄晕,并逐渐向周围扩展。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设施黄瓜栽培管理中,属于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由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病原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病原菌也可通过人在走道上来回走动或浇水造成的伤口侵染,还可从定植、绕蔓、打叶、打叉、剪须儿、摘瓜等各种农事操作所造成的伤口侵入。

温度和湿度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湿度大,发病重,在苗期或开花结果期遭遇雾霾天或阴雨天气多,棚内湿度大,温度适宜发病重。

防治措施

(1)种子消毒
种子是传播该病的初侵染源,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催芽播种,或用次氯酸钠浸泡种子20分钟,再洗干净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2)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及时通风换气,注意棚内湿度,一旦发现植株下部茎蔓、叶片或瓜条开始流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叶片,使植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应避免在早晨叶片湿度较大时进行整枝打杈、果实采摘等农事操作。可以通过使用甲壳素等生物制剂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定植前撒施药土,可用硫酸铜钙拌土,拌匀撒施在定植黄瓜苗的垄上。定植时,可用硫酸铜钙进行蘸根或灌根进行预防。定植后,可用喹啉铜或春雷霉素进行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可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喷雾时尽可能均匀喷到叶片的正背面。

1

作者:菜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