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江山携手 2019-12-29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

01

“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别紧张,说话的并不是刘备。虽然这句话也是刘备的台词,但这个人毕竟不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他是刘禹锡。

虽然没能攀上刘备这个高枝,但刘禹锡的家族丝毫不逊色。他的七世祖刘亮是北魏孝文帝朝中重臣,后来的世世代代,到他的祖父、父亲,一直都是朝廷官员。不过这样的家世并没能改变他多舛的一生。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2

公元793年,二十二岁的刘禹锡早已在文坛声名鹊起,这一次,他要剑指科场了。考场外,人头攒动,四方才子汇集于此要一决高下,气氛还是有些紧张。

刘禹锡早些时候曾到长安游学,京城士林已有他的名号,这会儿,他正忙着和那些旧相识寒暄致意呢。可是刘禹锡还是不时地望向远处,似乎在等待什么人。

他在等待谁呢?这个人叫柳宗元。刘禹锡上次来长安游学时结识柳宗元,两人年龄相仿,意气相投,很快成为知己并相约一起参加今年的考试。柳宗元终于来了。刘禹锡穿过人群,一拳抵到柳宗元的肩膀上,“等你多时了!”柳宗元也做了相同的动作,“一起加油!”

果然,那一次考试两人双双中举。之后不久又先后通过了吏部取士考试,刘禹锡被任命为太子校书,柳宗元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来,他们又一同做了监察御史,两个年轻人成为了朝廷上前途无量的双子星。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公元805年来了,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成了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之外唐朝的第十个皇帝。然后,刘禹锡颠沛流离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

李诵做太子的时候,东宫中有两个人地位极高。这两个人,一个叫王叔文,一个叫王伾。王叔文是山阴人,因擅长围棋而入侍东宫;王伾是杭州人,以其书法才华成为太子的教师。

虽然二人只是因善琴棋书画等风雅之事而奉命陪太子娱乐,但李诵本人却对他们尊敬有加,慢慢地,王叔文和王伾开始在博弈和研墨间与李诵讲谈有关政治的道理。

后来,刘禹锡入侍东宫,王叔文和王伾很喜欢这个满腹才学的年轻人,刘柳二人很快成为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除刘禹锡和柳宗元外,宰相韦执谊等也在向这个集团靠拢,一场伟大的改革正蓄势待发。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唐顺宗即位的永贞元年,这场改革正式开始了。他们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誓要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史书上用“市里欢呼”“人情大悦”来形容改革之初的盛况。

可是没过多久,那些被夺了权的宦官、那些被影响了利益的大官僚以及藩镇军阀形成一股极强的反扑势力,压到了王叔文集团。又加上李诵身体羸弱,口不能言,在位仅仅八个月就被宦官逼迫禅位,无法替他们撑腰,这场改革终以失败收场。

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悉数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

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两个名字,好听的叫“永贞革新”,不好听的叫“二王八司马事件”。这一年,刘禹锡三十四岁。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3

三十四岁,读了该读的书、行了该行的路,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刘禹锡却迎来了一场透顶的失败,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仿佛一块烧红的煤炭被浇上冷水,随着一团白雾的升腾,一切理想和希望都熄灭了。

刘禹锡收拾行囊,向朗州(湖南常德)走去,只留给长安城一个凄凉的、灰冷的背影。

人们开始为他担心,这个年轻人会不会就此消沉下去?他的才学会不会就这样荒废了?或者,从此以后他的诗里尽是血泪和沧桑,再没从前的意气风发?人们一面猜想着一面朝朗州那个方向望去,直到,有这样一首诗传到京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秋,我们一直把它定义为荒凉、寂寞、萧索,正如刘禹锡现在的境遇。可就在我们替他悲伤的时候,刘禹锡自己却说“秋日胜春朝”。到底是秋日里的什么胜过了那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

所有的失意都不能掩盖刘禹锡自信和豪情,他要用一颗无畏的心冲破一切压抑和封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胜过春朝的不是秋日,是刘禹锡的豪情。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整整十年后,刘禹锡奉诏回京。可是他刚一回到长安城,就作了这样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京城的大街上车马川流不息,都是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的人们。玄都观里有千株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之后栽下的。作了这首诗,刘禹锡又被贬了。一首诗而已,何以遭此劫难呢?

玄都观里的千树桃花是在政治上投机取巧而得意起来的新贵,赏花人则是趋炎附势的无知之徒,而他们,都是这位刘郎被贬之后才得逞的。

这种轻蔑和讽刺,“桃千树”和“赏花人”怎么受得了呢?也许刘禹锡早已预见到作诗的后果,但他宁愿被打击也要无情地揭露这些人丑恶的嘴脸。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4

刘禹锡这次被贬的地方叫做连州,他终于还是来到了这里。难道他与连州曾有什么缘分吗?是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就被贬为连州刺史,后朝廷势力又觉得处罚太轻,所以刘禹锡行至江陵时又接到了被贬朗州司马的命令。

刘禹锡当然是带着诗意来的。尤其是在他听到当地的竹枝词时,那青山竹林里的浪漫和人们内心的纯净交融在一起,编织出人世间最质朴却又最高贵的旋律,一下子就激荡了他的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太喜欢这种民歌了。他将巴东的景色风俗和人们真挚的情感幻化成诗句,配以当地民歌的曲调,给这种古老的歌谣赋予了新的生命,也赋予了文人的气息。有情与无情,在少女的心事里都是最美好的爱情;山水的有情与政治的无情,都磨灭不了刘禹锡的诗情。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公元824年,刘禹锡又被调往和州(安徽和县)做刺史。刘禹锡从奉节出发去往和县,他应该是朝着东北方向的,但他却一路向东南进军,来到了洞庭湖。

刘禹锡为什么要绕路去洞庭湖?他对洞庭湖是有感情的。二十年来,他在长安、朗州、连州、夔州之间的辗转着,数次经过洞庭湖,不知不觉就有了感情。好像洞庭湖是他的一位老朋友,每次都要小作停留,哪怕只是彼此问候一句“还好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月光照亮了水色,水色倒映着月光,它们是一对密友还是一对爱人?竟是如此地相得益彰。潭面无风,水波不兴,青翠的君山矗立在洞庭湖中,远远望去,恰似银盘里一枚碧绿的青螺。

从与洞庭湖结下情谊到绕行特意去看望它,从两相和好的水与月到银盘里的青螺,刘禹锡的奇思逸兴不是几次被贬可以毁掉的。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5

如果说刘禹锡之前在朝廷遇到的都是恶人,那么他在和州遇到的就是小人。在某种程度上,小人不如恶人,恶人好比猛虎,决斗在一起,哪怕丢了性命也是英雄;小人如同蛆虫,没有什么危险,却让人无比生厌。

刘禹锡调任到和州做刺史,这要比当地的知县大一级。可因为刘禹锡至今仍是被贬官员的身份,所以当地知县对他丝毫没有敬畏之心,还故意刁难。

刘禹锡一来到和州,知县就摆出一副势利的嘴脸,说官府里边没有空房供刺史居住,在城南辟了几间房,让刘禹锡住到那里。这城南的几间房宽敞倒还算宽敞,只是十分偏僻,而且房子前面就是宽阔大江,来去出入非常不便。

就在知县为给了刘禹锡下马威而感性沾沾自喜时,刘禹锡家的大门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幅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这一局,他的小人之心败给了刘禹锡的豪迈诗情。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知县不肯善罢甘休,又让刘禹锡搬到城北德胜河畔一处只有一间的房子里。刘禹锡仍然不计较,还觉得这河边杨柳垂青的景色十分美妙,提起笔来又写道: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又没能打压刘禹锡,又命人把刘禹锡的家搬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刘禹锡坐在屋子里,想想知县那副势利小人的嘴脸,不觉得愤怒倒觉得滑稽与可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短短八十一个字,像一把无情的鞭子,抽打着这些年来他所经历的所有不公和凉薄。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6

公元826年,刘禹锡终于结束了他长达二十三的贬谪岁月。他要去洛阳担任东都尚书了。可是,二十三载,他已从当初那个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须发间已见花白的老者了;这个世界也变化了太多太多,当年与他最要好的王叔文与柳宗元已先后辞世,这世间还有真正懂他的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就是白居易。刘禹锡与白居易的缘分很奇妙,他俩是同年出生,又同朝为官,可五十五年来从未见过面。虽未谋面,但彼此敬仰、彼此钦佩,又好像是知己一般。这一回,赶巧白居易也要从苏州前往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遇了。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筵席上,白居易为刘禹锡作了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句“二十三年折太多”说到了刘禹锡的心坎里,替他诉出了这些年来埋在心底的苦。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我被人无情地抛弃到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一走,就是二十三年,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一般。如今虽回到中原,可是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不过虽然我已年迈,可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这国家的栋梁,在他们的身上,我又看到了希望。今日听到您为我作的诗,知道这世上还有人理解我,也就足够了。喝下这杯酒,我将重振精神。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刘禹锡和白居易就是这样的。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刘禹锡有时候执拗得让人发笑。在洛阳当了一年的东都尚书后他被调回朝中任主客郎中。不知不觉,他离开长安又是十四年了,回到这个曾让他光芒四射又令他黯淡昏灰的城市,他会先去哪里看看呢?

玄都观。是的,就是当年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让他在巴山楚水的日子又多了十四年的玄都观,这一回,他又来了。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

当年种下千株桃树的道士如今身在何处?曾在这里赏花的刘郎如今又来了。十四年,刘禹锡的骨气和豪气,丝毫未减。

穿越中唐读刘禹锡:你把苦难踩在脚下的样子,真帅!(来自一诗一课)

07

对于苦难和坎坷,刘禹锡交给我们的办法是:忘记它的存在,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

(责任编辑 骆璟)

刘禹锡:逆境人生的铮铮风骨

他一生被贬达23年,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他,就是刘禹锡。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持续半年多,被看作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紧接着,新继位的唐宪宗对参与革新的朝廷官员进行拉网式打击,就这样,厄运降临到了刘禹锡的头上。

九月十三日,当时任屯田员外郎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十一月,朝议谓刘禹锡等人贬太轻。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刘禹锡时年34岁。

但刘禹锡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坚强,一种豁达的乐观。“我本山东人,生平多慷慨”、“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朝廷可以贬他的官职,但贬不掉他的才气;可以把他流放几千里,但茫茫长路磨不掉他坚毅高洁的人格。在朗州期间,他以诗为伴,以文为友,《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在困境中,刘禹锡常常表现出豁达的心态。他说:“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在他眼中,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叹惋。他虽身处偏僻之地,但并没有悲观消沉,相反,迸发出的却是一种汹涌奔腾的生命活力和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他站在朗州的大地上,引吭高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在朗州一去便是十年。期间,他一边吟诗作文,一边乐观地等待时机,“故态复还,宝心再起。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44岁时,他终于等来了回到长安的机会。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城。

按理说,一位贬谪官员经过十年的磨砺,定会变得谨小慎微,明白了随波逐流,知道了老成持重。但刚直不屈的刘禹锡却不这样,他就是看不惯那些靠阿谀奉承后来居上的朝廷新贵。他在长安玄都观看花之后,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曰: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刘禹锡眼中,那些靠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自己十年前被排挤出去以后被提拔起来的而已。此诗一出,刘禹锡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

815年,刚到长安不久的刘禹锡,由于那首看花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而再次被贬,外放播州(贵州遵义)刺史。因御史中丞裴度求情,又改贬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任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这一去,又是漫长的13年。其中,连州5年,夔州5年,和州3年。

(图)《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但再次被贬的刘禹锡依旧豁达乐观,用他那不屈的精神与壮丽的诗篇与命运抗争。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炼,为他成为文学大家奠定了深厚基础,并形成了他不屈的战斗性格。他一边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一边吟唱“石坚不老,水流不腐”等诗篇以自勉,而千古传诵的《陋室铭》便作于任和州刺史期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依旧以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行走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实在太长,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难以承受,但刘禹锡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虽然历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依然乐观向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种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令人肃然起敬。

827年,在外贬谪达23年的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用为主客郎中,时年56岁。

刘禹锡至京师后,于828年3月再次来到长安玄都观。想到14年前自己因在此作诗而被权贵诽谤遭贬,诗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又挥笔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其诗云: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为表自己心志,让人们了解重写此诗的经过,刘禹锡还在这首诗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图)刘禹锡雕像

历经危难气节不移的刘禹锡,在被贬多年之后依然重提旧事,就是用诗文向那些权贵宣战,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自己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前度刘郎今又来”,显示了他的不屈和乐观;“以俟后游”,就是做好再次被贬再次题诗的准备,其铮铮风骨令人敬叹。

有人说你死不悔改,其实那是本性难移;有人说你执迷不悟,其实那是坚毅不屈。刘禹锡,就如大海之波浪,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刘禹锡,你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壮丽的诗篇,还有逆境人生的铮铮风骨。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 丨 李元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