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窑藏梦‖ 历史的尘埃

 老骆驼4753 2019-12-29

建盏断代之谜


建   盏

建盏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此称为建盏。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青黄釉器,证明建窑早在晚唐、五代迟至北宋是烧制青瓷的地方。”1989~1992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清理了唐代至宋末元初的龙窑11座,获得了大量的实物标本和不少珍贵文物,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建窑增添了宝贵的资料。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唐诗是酒,宋词是茶”,宋代关于茶的巨著举不胜数,如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陆羽的《茶经》等。国人饮茶的习惯在不同朝代是有所差别的,唐朝时期为煮茶,到末期点茶开始出现。而进入两宋时代,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使得社会财富积累达到历史新高度,加之佑文政策的助推,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对于“斗茶”乐此不疲。


据北苑御茶园生产建茶的史料记载,“上山采茶的人必须是没有结婚的少女,头一天晚上必须要沐浴更衣,采茶的时候要求这些少女指头的肉不能碰到茶叶,只能用指甲迅速的掐断牙根,采下的茶要迅速放入随身携带的水瓶。最重要的是采下的必须是一枪一旗的茶叶。”正所谓“皇帝一盏茶,百姓三年粮”,制作这样的一斤茶叶,需要耗费劳工4万,这也许是世界茶史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茶。


而建盏由于保温性良好,盏形底小口大,器型和釉色极其适用于斗茶活动中的观汤色、气泡、水痕等,有利于茶香的显现和散发,特别适宜斗茶,所以深受茶家及文人雅士的青睐。特别是其釉色漆黑发亮,有如深邃的夜空,神秘的让人难以琢磨。此外,建盏的魅力更在于釉面在窑火中天然形成的斑纹美,这些斑纹大巧不工,浑然天成。黑釉间自然浮现的蓝色光斑,静静地衬在盏中,光斑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犹如广阔无际的夜空中星系的运行,其妙无穷,幻化莫测。


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青瓮鹅儿酒”、“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表达了著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对建盏的嘉许。在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有这样的描述:“兔毫盏值三千匹绢,油滴盏值五千匹绢,曜变天目至少值万匹绢。”可见那时一件建盏的价格是非等闲之物。

“建盏”是宋代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的最佳斗茶珍品。但很奇怪的是这样声名显赫的宋代建盏,如此价值不菲的茶器,到了元代初期至现今约700年的时间里,却突然消声匿迹,古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的是整窑完整的成品,有的是做到一半的半成品,就犹如一曲琴音愕然而止,仿佛在某一刹那所有的人忽然都离它而去,从史料中亦无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留下一片未解之谜。

猜想之一

皇帝强制封窑,戒斗茶

斗茶犹如赌博,南宋后经过长期战乱已民不聊生,如此奢靡之风,如此荒淫之物,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扰乱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对于新兴的统治者来说是决不可能容忍的。于是皇帝一纸禁令,所有斗茶活动都不被允许,甚至建盏窑口也被封停,制作建盏的记录典籍都散失殆尽,于是建盏就此没落。后来明朝统治时期朱元璋也曾下御旨朝廷官员、衙役不得参与斗茶。

猜想之二

消费习惯是主因,市场决定导向

“市场”对任何产品都是起导向作用。南宋后经五代十国的混乱,民间斗茶逐渐式微,如此昂贵的建盏原本就不适合大众消费,加之明朝皇帝下诏废团茶改为叶茶,饮茶习惯从斗茶逐渐变为我们熟悉的泡茶,这样一来建盏的市场份额便急剧萎缩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建盏终归还是又回到我们的视野里,在1979年,我国专家学者用2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和摸索恢复了建盏的烧制技艺。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又成立了建阳建盏协会,成立初期成员约108家,现今已有23名市非遗传承人,工商登记的建盏制作者有425家。建盏,虽然断代时间久远,一经复出即一鸣惊人。它依稀留存着当年繁华盛开时激越与落尽时的落寞,流转千年,重新归来,唤起人们暌违已久的惊叹。



高岭山下的东河岸边

景德镇最早在中国南方生产白瓷,至北宋初年景德镇所产之白瓷即为汴京建隆坊皇家瓷器漆器库收藏。尤其是宋代景德镇创烧的“影青瓷”,无论其质其色,都呈现出玉的光泽,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德比玉”的道哲理念,而且迎合了贵庶崇尚的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更吻合中华民族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


“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遂得“饶玉”之名,以致于“真宗命进御”。正是由于景德镇瓷器的卓著影响,才会有“天下之大,受陶之利,而举以景德镇名”,“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高岭村位于景德镇市区东北部40公里处,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重要的原料产地,国际通用黏土矿物学专用名词高岭土(KAOLIN)的命名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历史遗迹有明清两代采矿遗址、淘洗坑、水口亭、古街、古道等。尤其是高岭土淘洗后留下的白色尾砂堆积蔚为壮观,有“青山浮白雪”之誉,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区。


东埠位于高岭山下的东河岸边,东河则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它曾是景德镇的重要交通运输动脉。宋代这里名叫鸿潭,明代时这里是高岭土的集散地,商业繁荣,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成为码头集镇,因此改名东埠,意思是东河边的码头。到清代,街面已发展到一公里之长,为浮梁四大古街之一。


从现有的景德镇古瓷窑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到,五代到宋元时期的窑址大多分布在景德镇东河与南河流域,表明景德镇制瓷业的产生首先是从这里开始的。


景德镇水土宜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自然条件。景德镇境内水系非常丰富,除了主水系昌江以外,还有东河、南河、西河几个较大的支流,丰富的水系为它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昌江及各支流流域茂密的林木为它源源不断输送了燃料;尤其是丰富的瓷石和瓷土矿藏,更为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提供了原料保障。


景德镇地区最早得到开发的瓷石和瓷土资源主要在浮梁东部的东河与靠近市区的南河流域,与早期窑址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建盏的粗犷






瓷器的细腻









120元可以做什么呢?可用来:吃一顿丰盛的牛排,或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或买一瓶酒小酌,或者但任何一种“或者”只能一次享用。

而您选择《中国茶业用品》杂志——将全年享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