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 Artrip 发现| 国产高分纪录片推荐!叙说中国艺术的前世今生

 Richard_X 2019-12-29

在上一期的“发现”栏目中,我们介绍了BBC纪录片的西方艺术史速成班,已经好好收藏了!但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反馈:朋友们说除了看国外的博物馆感觉十分吃力,最丢脸的是连国宝看起来也很费劲!


更何况,在这个越来越重视文化素养的时代,和别人聊天不露两下自己的文艺底子还真缺点什么!为了提高大家的艺术修养,米粒今天要给大家推荐几部高分国产纪录片,补一补长这么大都没好好关注过的中国艺术史。

因为中国艺术实在是博大精深,所以这一次挑选了六部不同主题的纪录片,以文物、建筑、丝绸之路、戏曲、考古和修复为切入点,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华博物之美~




01

-中华瑰宝-


 《如果国宝会说话》 (2018)



豆瓣评分:9.4(第一季)、9.5 (第二季)

集数:100 (分为4季,目前已播出1、2季)

单集片长:5分钟


这一部几乎全民好评、为我们展示100件精选文物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将一件件“大国重器”浓缩在5分钟的视频里,除了对内容的“精”有着超高的要求,也恰好填补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碎片时间。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制作组的目光可是横跨八千年,从中国各大博物馆、考古研修所和考古遗址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件国宝!


 而且艺术和历史早就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过度渲染和曲折表达,为了能与观众平等对话,这部片子也刻意避免了高冷的学术叙事,以通俗易通、有趣但不低俗的口吻吸引了大批粉丝。豆瓣上的评论甚至让你忘记了这是一部关于文物的纪录片:“被画风给萌翻了”,“每集还不带重样的”,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海报!



而且米粒亲测每一部片子的讲解都很到位,抓住文物精彩重点的同时也适当加入了相关联的文物,让我们脑海里能有一个比较宏观的知识系统。当然,镜头也十分给力,导致真的有一种文物自导自演的神奇效果。


想象一下,每一件国宝都有着穿越古今王朝的历史,其中又穿插着跌岩起伏的情节,看了才知道什么叫做每五分钟一场的穿越式刺激体验!




02

-建筑之魂-


《故宫100—— 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2012)



豆瓣评分:9.3

集数:100 

单集片长:6分钟


要说中华博物之美,怎么能少了建筑;说到建筑,就更不能忽略承载了近600年皇家建筑精髓的紫禁城。《故宫100 —— 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通过100集6分钟的短片,为我们讲述了故宫100座建筑的命运和故事,也让大家有机会见到许多布满岁月风尘、不对外开放的空间!



虽然去过故宫好多次了,但是真正系统化地了解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美学价值以及建筑之间的关系,还是要靠这样一部全面的纪录片:从门钉到宫殿到广场,再从瑞兽到桥梁到城墙,硕大的紫禁城里最重要的标志和细节,好像一个都没有漏掉。



纪录片首次公开展示了部分皇家私密空间和宗教场所,精美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揭秘的许多传统宫廷建筑工艺,如防火、冷库等生活细节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疯狂涨知识!这些经久不衰的建筑,在充满想象力的镜头下也是摇身一变,贵族气息不但不减,反而又多了一丝现代感~



上下班路上就能轻松看完的纪录片,在这里疯狂给它打call!




03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2015)



豆瓣评分:9.6

集数:10

单集片长:50分钟


这部专注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纪录片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河西走廊从汉代到今天,作为经济要塞,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所发挥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场景、礼仪、服装和道具,剧组特别请来了敦煌学权威沙武田先生作为学术顾问,连涉及到蒙文、葡萄牙文的翻译都经过了精心处理。



繁荣的丝绸之路除了吸引四面八方的商人,也留下了无数艺术经典。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当属敦煌莫高窟,但是为什么会有人在那里造窟呢?是什么人造的呢?《河西走廊》就是这样一部为我们提供信息量巨大的背景资料,同时又介绍了佛教艺术、石窟壁画、造像等等丝路艺术的纪录片。



要特别提一下,这部纪录片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强大的摄影团队里有两次获得艾美奖的BBC著名摄影师布莱恩·麦克达马特,也有享誉世界的美国摄影师科里·罗素·布朗,他们把星空、冰川、空境、大漠最美的一面都捕捉下来了,不愧网友们一致认为这部片子“可以当风景看”。


目前看来,《河西走廊》还是最值得一看的丝路纪录片,去不了敦煌,就看看片子过过眼瘾吧!




04

- 表演艺术 -


《昆曲600年》(2007)



豆瓣评分:8.8

集数:8

单集片长:38分钟


每个民族都有极度引以为豪的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俄国人有芭蕾,意大利有歌剧,英国人有莎剧,那么最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和精神的“雅乐”是什么呢?就是有六百多年历史、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中国“百戏之祖”—— 昆曲。《昆曲600年》带着我们以再现、记实、动画等方式探索这项表演艺术的形成、发展和现存环境。



曾经,米粒也觉得戏曲和年轻人、和现代生活毫无关系,但是看完这部《昆曲六百年》就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从六百年前的顾坚,四百年前的《牡丹亭》,到三百年前的《桃花扇》,二百年前的折子戏....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P.S. 这部片子主要用于普及昆曲的历史和成长,不太适用于深入了解昆曲本身哦~




05

- 遗址考古 -


 《帝陵》(2015)



豆瓣评分:9

集数:11

单集片长:40分钟


在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固然精美,但是这些文物的背后是大量的研究和考古,因此考古学也是和艺术史密不可分的一个学科。《帝陵》就是这样一个从考古角度出发,以西汉11位皇帝的陵墓为线索,讲述西汉200多年历史和帝王们的兴衰荣辱的纪录片。




当然,除了以“盗墓者”的角度发现帝王的故事以外,最有意思还是整部片子巧妙的呈现方法 —— 通过一系列数码制作将手工泥塑场景及人物模型、壁画等等实物转为立体动画,精准的基础上让画面更加饱满有趣!




这部片子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诉说了帝王的意念是如何通过构建陵墓实现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西汉的艺术特色。在米粒看来,这些陵墓就都是一件件的艺术品啊!看过的小伙伴都说意犹未尽!




06

- 格物致知 -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评分:9.4

集数:3

单集片长:50分钟


近年来,要说真正轰动国民,甚至超越《舌尖》的评价和浏览量的纪录片,那就非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莫属了。短短一部电影的时间,这部片子为我们揭开了故宫光鲜表面背后的文物修复历程和一位位平凡又伟大的修复师。在建成近600年的故宫红墙内,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宝历经百年沧桑,该破损的破损,该被遗忘的被遗忘。但是自从故宫博物院建起的那一天,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用他们的巧手,将活力和光彩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化腐朽为神奇。


艺术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作品本身的工艺、材质、技巧、造型、结构和功能。看着修复师们小心翼翼地唤醒这些文物,我们也终于能破天荒地近距离了解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等等不同文物的不同的特性,以及它们各自修复的难点。



除了文物特写的镜头非常震撼,最感动是修复师和那些瑰宝之间亲切朴实的互动,也让米粒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平易近人,播出后在艺术圈子里一度掀起了“修文物热”,不少人纷纷想要成为这些文物的守护者。不过这可是一个需要专注一辈子的活,如果没有这个毅力,光是看看镜头里可爱可敬的手艺人也足矣啦!


******


上面这些纪录片都码好了吗?赶紧利用你的碎片时间,让自己的艺术水平在一个月内就有质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