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司马迁为何对废、杀少帝刘弘的过程语焉不详?

 锦的城 2019-12-29

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母不详,刘恭死后被吕后立为皇帝,公元前184年-前180年在位。公元前1809月,吕后病逝,朝臣们以少帝刘弘不是汉惠帝亲生儿子为由,废杀了刘弘和他的四个兄弟。(理由是刘弘兄弟四人都是吕氏后人)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详细记载了吕后如何擅权,如何残害刘氏皇族的手段和过程,吕后过世后,群臣如何掀起全面反攻的细节也是应有尽有,然而,等到将吕氏一族悉数被诛杀,开始商量要废掉少帝刘弘之时,司马迁突然语焉不详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在此处刻意的使用“春秋笔法”,意图掩盖真相。

先看看《史记》废立皇帝的原文: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后听。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无论是最初对少帝刘弘的血统提出质疑,还是随后的商量拥立合适的新君,都没有任何个人的身影出现,群臣要么是以团体出现:“诸大臣”,“大臣皆”、“群臣”,要么是以隐去说话的大臣姓名的方式,“或”、“乃”。

那么司马迁想要掩盖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真相就是——被这些大臣们合谋废、杀的皇帝刘弘,还有同时被杀的他的三个兄弟,全都是汉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是大汉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汉惠帝刘盈只活到23岁,吕后在他死后先立太子刘恭为皇帝,接着把其他几个孩子先后都封了王、候,当时,包括刘恭在内的刘氏皇族,以及整个大汉朝廷内外,没有任何人质疑过刘弘等人的血统有问题。要知道,刘恭连他奶奶吕后都敢扬言长大之后报复,“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显然是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怎么可能安然接受吕后给他突然弄出五个弟弟来?

再者,虽然刘弘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按照逻辑来估算被杀时的年纪应该在十岁左右,他是在世的四个兄弟中应该是排行老大或者老二(常山王夭折),故而其他几个的年龄应该都在十岁以下,要吕后在瞒住满朝文武和刘氏宗亲的前提下,从吕氏宗族中弄这么五个孩子到皇宫里,可能性存在吗?

此外,吕后死后,最先起兵向吕氏发难的齐王,其写给诸侯王的公开信,内容如下: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通篇只字未提刘弘兄弟的血统问题——刘家的家事,大臣竟然会比这些诸侯王还要清楚,可能吗?

诬蔑少帝刘弘及其兄弟们的血统,只不过是将这些失去了庇佑的正统皇位继承人彻底铲除的借口,同时,也是大臣们向未来的皇帝递交的“投名状”。当然,谁都知道,屠戮皇族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万一将来姓刘的翻脸了怎么办?于是大臣们只能采取抱团的策略,事情是大家一起干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姓刘的果真要翻脸算旧账,他也得掂量掂量。

司马迁创作《史记》是在汉武帝朝,武帝是景帝的二儿子,而景帝又是文帝的嫡长子,文帝是谁呢?就是群臣干掉吕氏之后,集体拥立的代王刘恒。假如承认了刘弘兄弟的血统没有问题,那么必然会带来两个最直接的威胁:1,汉武帝这一系的皇位继承权失去了优先性和必然性;2,虽然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但当年参与这件事的大臣的后裔大多还在朝中任职,甚至个别人还健在,难保不会再生事端。

平心而论,吕氏家族几百人,不分老幼,悉数被杀,手段固然残忍酷烈,但吕氏毕竟是作威作福了相当长的时间,可是刘弘兄弟四人,原本是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血脉,又都是年幼无知的孩童,可以说无辜的不能再无辜了,却被冷血无情的杀害,可见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之下,人性有多么的渺小与卑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