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随笔194: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可以同时保住吗?

 爱游泳的黑熊 2019-12-29

1213号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开篇写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意见》第一二条便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也就是通过支持实体经济来稳定就业。

今年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不再赘述,我们团队调研发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体现最大的部分是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最大提供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就业压力逐步展现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基本都反应成本高、融资难(老问题),只不过今年在中米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叠加影响下,一些中小企业终于撑不下去了。在缺乏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和创新决心的约束条件下,中小企业和头部企业的分化开始显著加大。从好的方面看,这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集中度提高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头部企业可以自成体系,无需金字塔基的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支持吗?更何况中小企业本身又是就业岗位的最大提供者,虽然他们对于GDP和税收的贡献远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

当下房价已成为各行业成本上涨的主要推手,房地产的主要直接受益行业是金融业与房地产业,但从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看,这两个行业仅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6.7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8.77%。与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力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也正因为实体经济下行,连曾经无限风光的互联网行业都感受到了阵阵凉意,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启动了人员“优化”。

很多人觉得房地产体量太大,central不敢深入调控,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看。如果从GDP贡献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来看,实体经济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远大于房地产行业。更重要的是,对于咱们有着13.9亿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要比房地产带来的税收贡献更有全局的战略意义与社会稳定的使命意义,并且实体经济是确保两年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不二选择。所以我个人坚持认为,在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这一政策方向时,central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房地产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并且从湘钢今年的艰难时局中,大家也不难发现房地产对于湘钢社会的割裂与产业替代冲击。

站在2019年末,其实未来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房地产兴则百业衰,房地产落则实体经济复苏有望。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选择题,而是关系到国家destiny的战略导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