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理想

 旷世奇药 2019-12-29

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以心慌、胸闷、头晕等较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骤然丧失而猝死,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在诊断心律失常时应辨明病因,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防心律失常发展为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既往有临床研究指出,西药在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体现出较好的效能,但是因为部分西药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对其他脏器器官功能形成损伤,因此西药疗法在本病症临床治疗中推广受限。采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40例阴虚火旺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0~74岁;病程5个月~7年;症见心慌,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

治疗方法

处方:太子参、炙黄芪、五味子、合欢花、当归各12克,麦冬、甘松、黄连、炙甘草各6克,煅龙骨(先煎)、煅龙齿(先煎)、炒酸枣仁、柏子仁、煅磁石(先煎)、连翘各15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个疗程。

治疗期间还需主动治疗原发性疾病,包括抗血栓与抗缺血、抗感染、降压治疗等,并暂停使用影响心律的其他药物。

治疗结果

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明显改善,过早搏动现象消除,阵发性室上速或心房纤颤发作大体控制或从频发性转变为偶发,心率每分钟小于100次,疾病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心电图有改善,过早搏动次数、阵发性室上速与治疗前相比较减少大于50%,持续时间和治疗前缩短减少每分钟大于50%,心率降低,但依然每分钟大于100次,疾病相关症状有减轻5;

无效:心电图检查无改变或加重,心率指标降低不显著,疾病相关症状没有减轻。

治疗结果:共治疗40例患者,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体会

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中医学中无对应的病名,对其临床表现、症候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可以将其归属到“心悸”“怔忡”“眩晕”范畴。发病机制是病久耗气伤阴,伴有气阴两虚之证。心气心阴亏虚,因此表现为心悸,失眠症状体征;气阴不足,肺卫失固,津液外泄,因此汗液分泌量较大;心气不足,伴有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症状;舌红少苔,脉细,为气阴两伤之象,故而以益气养阴为治疗原则。本方中太子参补益心气,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太子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三味中药联合使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促进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煅龙骨、煅龙齿稳心安神止心悸。炒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磁石、甘松、黄连安神志助睡眠。中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能更有效的改善疾病相关症状体征,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