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冠英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2-07-05 发布于山东

例四益气养血,通脉安神案。

伊某,男,58岁。

初诊19744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1974年始,经常感心悸、胸闷、憋气,间断服硝酸甘油等药治疗。197462日因心悸、胸闷、憋气加重、频发期前收缩住院诊治。

诊查∶入院后查血压110/60mmHg,心率60/分,期前收缩1516/分钟。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呈二、三联律,T波低平。血脂正常。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房颤。"给予长效硝酸甘油、654-2等扩冠及解痉剂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故停用西药请中医会诊,以观察中药之效果。患者自感胸闷憋气,时有刺痛,心悸气短,寐况不实。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结代。

辨证∶心气不足,血脉不畅。

治法∶益气养血,通脉安神。

处方∶党参15g桂枝9g炙甘草9g丹参15g郁金15g石菖蒲24g赤芍15g百合15g红花10g麦冬10g当归10g鸡血藤15g川芎15g三七粉1.8g(冲服)琥珀粉2g(冲服)

二诊∶服药1剂即见显效,患者心悸宁、胸闷憋气减轻,期前收缩减少。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结。效不更方,随症略做变动。治疗六周复查两次心电图,心律均齐,T波增高,自觉诸症消失而出院。门诊随诊观察两年,心律齐,无明显不适,坚持正常工作。

例五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案。

王某,男,65岁。

初诊1981322日。

主诉及病史∶周身乏力,伴心前区不适半天,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温36.5℃,血压130/80mmHg,心率74/;心电图报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给服双嘧达莫(潘生丁)、芦丁、复方硝酸甘油、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加维生素C1.0g静脉点滴。经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请中医诊治。

诊查∶心悸乏力,胸闷气促,夜寐不安,胃纳尚好,二便尚可。舌暗淡体胖,苔薄少苔,脉沉细弦,结代频见。

辨证∶气阴两虚,气血不畅。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安神。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9g甘草6g玉竹15g桂枝10g丹参15g赤芍15g石菖蒲15g黄芪15g百合15g珍珠母30g

二诊∶上方药连服6剂,即感心胸舒适,寐况好转。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律匀齐。而后又巩固治疗四周,临床治愈出院。

【按语】中医学认为"心为阳中之太阳""在行为火""主动"。心脏的生理功能是首主阳气,次主血脉藏神。气血的关系是"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根据中医理论,要想保证心脏有节律地跳动,必须依赖心阳充足、心气匀调。由此可见,用温阳益气、活血安神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所致之心律不齐尤为重要。

上述五例病案均系中医所谓的心动悸、脉结代,与现代医学有共同点,亦有不同之处,共同点是均因患有冠心病所致,不同之处是;例一为病窦房结综合征;例二为室性期前收缩;例三为多发性期前收缩;例四为阵发性房颤;例五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而中医认为它们不外乎由于胸阳痹阻、气失宣通、心气亏虚、血流不畅、心失血养等因素所致。而心阳虚、心气不匀、脉络瘀阻是导致心动悸、脉结代的原因,乃是辨证施治的重点。故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则,五例病例均在温阳益气、活血安神前提下,据证情变化立法遣药略有变通,使上述心血管危重病案转危为安,收到妙手回春之效。处方中常用熟附片、桂枝、仙灵脾、补骨脂等温心肾之阳气;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补气强心;麦冬、玉竹等滋养心阴;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石菖蒲、三七等活血化瘀;炒枣仁、百合、五味子、珍珠母等养心安神。药味虽然只有二十余味,但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就能发挥药到病愈之效,即古人所云"药贵合宜,法当应变"之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