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大月氏:它曾是中国西部的霸主

 戈壁的大军 2019-12-29

走出国门

从2009年起,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南部、喀什卡达利亚州东北部和苏尔汗达利亚州境内的西天山山脉的山前草原地带开展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也为后面的中乌两国考古队的正式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底,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组成国际联合考古队,在王建新的带领下开展考古工作。

考古队发掘活动的学术目标,是系统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学信息,最终确认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为了寻找大月氏,中国的考古队第一次跨出了国门展开国际合作。

2015年9月至11月和2016年5月至7月,中乌联合考古队对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境内撒扎干遗址进行了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共发掘了5座中小型墓葬、1座超大型墓葬、1座早期游牧民的石围居住遗迹和1处中世纪墓园。

撒扎干遗址出土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玻璃器、漆器残片等珍贵文物。根据这批墓葬和居住遗迹出土遗物判断,除了中世纪墓园之外,其余的遗迹年代均集中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元年前后,并且和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但是,撒扎干遗址的主人并不是大月氏。

在撒扎干遗址所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位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西天山北麓山前的撒扎干遗址,应属古代康居文化,这与《汉书》等古代文献对于康居国的记载相合。

虽然撒扎干遗址不是月氏遗存,但是地处月氏北面的康居国遗存的发现为古代月氏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撒扎干遗址的发现,让我们确定了康居国的南界和月氏的北界。由此我们把寻找月氏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撒马尔罕以南,阿姆河以北的区域。”王建新说。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中亚地区十分重要的河流,两河之间是中亚地区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古代遗迹。

大月氏区域范围的进一步确认,让王建新的目光重新回到他初到乌兹别克斯坦就留心的一处葫芦形的山谷。

那座山谷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流域西侧的西天山南麓的小城拜宋。“当时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地形太奇特了,山谷成葫芦形状,两条河从两侧流过,中间有一块台地,这里有丰沛的水源,奇特的地貌,并处于十分重要的空间地理位置,应该有重要的遗址存在。”王建新回忆说。

谜底即将揭晓

2016年12月,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拜宋市(BOYSUN)南拉巴特(Rabat)村调查时发现,当地村民在建房清理地基时,意外地挖出了来自远古的陶片和人骨。

考古队员们从出土的文物判断,这里应该是一片被破坏的古代游牧人的墓地。这处墓地就在曾引起王建新注意的葫芦形山谷旁,于是他们决定第二年对这片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7年5月至7月,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这片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了52座上部被破坏的小型墓葬。本次发掘收获颇丰,即便是很小的墓都有十分丰富的随葬品。

“我们认为这是一片贵族中的下层人的墓地,整个遗址的面积很大,2014年我们在这一带调查发现了数千座古代墓葬。在巨大的陵墓区附近一定还有居住区的遗址。地下埋了多少死人,地上就会有多少活人居住。而且,我认为居住区遗址极有可能就在拜宋市市区里面。”王建新说。

如今的拜宋市已经遍布现代化建筑,再也看不到一点过去的模样。对于考古队来说,在这片没有半点线索的地方发现居住地遗址,几乎是大海捞针。

考古发现不可能凭借运气,对于考古队来说,研究的推进必须依靠确凿的证据。

“我们现在想到的办法,是找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拜宋市的航拍照片和六七十年代的卫星照片。”王建新说。

那个时候的拜宋市还没有那么多居民,市区面积比现在小很多,或许从老的航拍照片和卫星照片中,考古学家可以看到居住区遗迹的踪影。

考古学家所以对这片遗址如此执着,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正和《史记》等文献所记载的大月氏所在地的位置相吻合。遗址年代也和大月氏西迁到这里的时间相符。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就是找了很久的大月氏的遗迹。”王建新说。

另外一个重要佐证,来自于拉巴特墓地的墓葬形制和出土遗骨的人类学特征。

“这里的墓葬形制特征和东天山一样,人骨的特征也相近。”王建新说,由此,他认为这里很大可能就是大月氏的文化遗存。

下一步,考古队将对拉巴特墓地保存完整的墓葬进行发掘,期望获得更丰富的资料和更多的证据。虽然这些墓葬的发掘还没有开始,但是王建新对明年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也许会出土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甚至可能有文字。”同时,还将对东天山地区和西天山地区出土的人骨进行DNA鉴定,如果两者的DNA鉴定结果一致,那么就能拼上新疆月氏人和中亚大月氏人之间联系的最后一块拼图,证明两者确实有明确的血缘承继关系。

关于大月氏的一些争议,待到拜宋地区的遗址考古结果最后确认后,很可能得到最终确定一致的答案。

首先是月氏人来自哪里?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月氏人是印欧人,使用的是印欧语言和文字。但是,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能支撑这一观点的直接证据。这一认识的前提是,贵霜王朝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因为贵霜王朝的钱币等文物上,使用了古代波斯文、希腊文、佉卢文等印欧语系的文字,国王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的特征。“这就是说,是拿着贵霜的资料说月氏人。”王建新说。

但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大月氏是第一支从东方迁到中亚的人群,在月氏人到来之前,中亚是印欧人的天下。

现有的发掘资料表明,“贵霜帝国是月氏人建立的”这一被学界普遍接受的结论,很可能并非板上钉钉的事实。

王建新说,已有的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1世纪,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以北的苏尔汗河流域分布的一批古代城址是农耕文化遗存,属贵霜王朝建立之前的早期贵霜文化,其后的贵霜帝国也应该属于农耕文明。而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苏尔汗河流域周边的西天山山前地带发现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很大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那么月氏在西迁中亚后仍然是游牧人群。

一个是游牧文化,一个是农耕文化,贵霜帝国是古代月氏人建立的传统观点,难以得到考古学的证据支撑。

王建新认为,根据现有信息来看,大月氏不但没有统一贵霜,反而很有可能最后是被贵霜王朝解体的,如果这一推测能在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中获得更多证据支撑,或将改写历史。

2000多年前,月氏人成为第一批移居中亚的东方人;今天,寻找大月氏又成为中国考古研究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作为被历史谜团包围的神秘民族,月氏是一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钥匙,凭借这把钥匙,诸多历史谜团有望在未来逐个打开。

本版图片由王建新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